百合香飄致富路
2025-09-25 10:41:31? 作者: 來源:團區委 ? 責任編輯:肖練冰
|
自2021年換屆以來,延平區委高度重視青年和人才工作,正是這份對青年力量的珍視與培育,使得許多青年人選擇回到家鄉,用實際行動助力鄉村發展。他們不僅是新時代的“新農人”,更是帶動鄉親共同致富的“領頭雁”。延平百合,這一規模領先且以種業創新破局的特色產業背后,正是這群年輕人用青春與智慧書寫的美好故事。 黃宗超:“雙帶”青年顯擔當 清晨的元圩村,薄霧還未散盡,黃宗超已經穿梭在自家的百合大棚里。他俯下身,輕輕撥開一片百合葉,仔細查看葉片背面的生長情況——作為元圩村的黨支部書記,也是村里規模化種植百合的“青年創客”,他一天的忙碌總是從這片35畝的百合田開始。 “村支書不能光喊口號,要干給大家看。”黃宗超說。在產業發展的賽道上,這個年輕人更是敢闖敢試。黃宗超率先承包土地試種延平百合,從選種到搭建大棚,從控溫控濕到病蟲害防治,每一個環節都親力親為。 “百合嬌貴,得像照顧孩子一樣上心。”他引進科學的種植管理技術,記錄下每天的溫度、濕度和施肥量,慢慢摸索出適合本地土壤的種植訣竅。如今,他種出的百合花苞飽滿、色澤潔白,每到采收季,收購商的貨車就排到了村口,年產值穩穩達到140萬元。 村民們看著黃宗超的百合田豐收,心里也動了心。他索性在田間地頭開起“實訓課”,手把手教大家怎么侍弄百合。 “村支書不僅自己干得好,還帶著我們一起富。”元圩村村民說。 一位村民捧著剛采收的百合,笑得合不攏嘴。這位年輕的村支書用實干與擔當,讓延平百合成為元圩村鄉村振興路上的“致富花”,也讓自己成為了鄉親們心中最可靠的“青年領路人”。 陳遠佳:百合田里的“傳幫帶”能手 午后的陽光透過百合田的大棚,在地上灑下斑駁的光影。90后的青年陳遠佳正和幾位村民圍坐在一起,手里拿著一支剛剪下來的百合,講解著分級包裝的技巧。 “你們看,這花苞飽滿、莖稈粗壯的是一級品,能賣個好價錢;稍微小一點的,可以扎成花束做促銷……”陳遠佳說。 他從最初的幾畝地擴展到如今的26畝,年均能產出20萬支優質百合,年產值穩定在100萬元左右。 “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富。”陳遠佳說。 初種百合時,他因經驗不足損失幼苗,危急時刻,科技特派員主動上門,不僅幫忙精準檢測土壤肥力、制定科學改良方案,還手把手教他根據百合生長周期調整溫控參數,甚至憑借資源優勢協調來抗病性更強的優質種球。正是這一系列 “雪中送炭” 的幫扶,幫他補齊了 “缺乏經驗” 的短板,讓瀕臨停滯的百合大棚重新煥發生機。 如今,他的百合事業穩步發展,自己也成了村里的 “技術顧問”。看到村民想種百合卻同樣面臨 “沒經驗、怕失敗” 的困境,他干脆敞開自家大棚當 “試驗田”,免費分享種植經驗;每當有人遇到技術難題,他更是隨叫隨到,把科技特派員的幫扶情誼,化作了帶動鄉鄰共富的暖流。 “看著大家的日子越來越好,比我自己多賺多少錢都高興。”陳遠佳望著眼前一望無際的百合田,眼里滿是笑意。風中飄來百合的清香,那是延平土地的饋贈,也是這群追夢者用勤勞與互助釀造的幸福味道。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 在延平區,像黃宗超、陳遠佳這樣的青年人才正越來越多。他們扎根鄉村、深耕產業,用智慧和汗水澆灌出振興之花。 晨曦中,百合靜開,農戶笑語;夕陽下,村巷整潔,炊煙裊裊。從黃宗超的帶頭引領,到陳遠佳的傳幫帶,延平鄉村振興圖景正因這樣一群“眼底有光、心底有火”的年輕人而變得更加生動、更加溫暖。百合花開之處,不僅是致富的產業,更是希望的田野、鄉愁的歸宿——那里有青春的理想,也有土地的回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