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整村運營到片區聯營的壽寧實踐
2025-09-15 15:48:24? 作者: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肖練冰
|
東南網9月1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吳蘇梅 許一鵬)初秋的壽寧山城,在層巒疊翠中煥發出別樣的生機。清源鎮韶托村的露營地里,游客揮舞熒光棒,在夜空下合唱;南陽鎮含溪村的荷塘畔,研學團隊的歡笑聲不絕于耳;武曲鎮承天村的“榕宿”民宿中,村民正為開業做最后準備,臉上寫滿期盼……難以想象,一年多前,這些村莊還是“藏在深閨人未識”,坐擁資源卻難破發展困局。如今,憑借整村運營這把鑰匙,韶托、含溪、承天三個村紛紛打通村企合作、集體與村民“雙增收”的共富通道,演繹出生動的鄉村蛻變故事。 村企共營,綠水青山“變現” “一年接待游客20萬人次,村集體增收10.3萬元,這是我們村企共營交出的成績單!”8月2日,在韶托村山與湖露營地分紅儀式上,村黨支部書記許鋒手持分紅牌,語氣激動,臺下村民掌聲雷動。這份成績背后,是村企攜手改寫鄉村命運的共同努力。 曾經的韶托村雖坐擁山水資源,卻因位置偏遠,村民空守綠水青山而找不到增收途徑。2024年,“新農人”盧秋帶領的寧德方舟文旅公司進駐,提出“村集體+企業”聯動運營模式,村莊命運由此轉折。 村集體主動“搭臺”,盤活閑置資源,對接各類培訓與旅游團體,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企業則專業“唱戲”,打造露營地、咖啡營地,拓展“民宿+康養+研學”業態,并通過新媒體平臺將“黃槐故里,康養韶托”推向外界。 僅一年,11家民宿、18家農家樂和一座水上樂園相繼落成,農文旅綜合體初具規模。村莊美景在網絡上獲得200萬人次關注,吸引線下游客20萬人次。村民許大姐在咖啡營地經營小吃攤,“月入3000多元,還能照顧家,比外出打工強多了”。韶托村已成為游客常至的網紅打卡地。 “紅綠”融合,繪就全新畫卷 “荷花開時游客絡繹不絕,車都停不下。紅軍食堂每天要準備上百份研學餐。”含溪村黨支部書記葉其明站在村口介紹,這座深山村莊圍繞“紅色研學鑄魂、綠色旅游賦能”,實施整村運營模式,實現了美麗蛻變。 含溪村擁有“紅色”和“綠色”兩大資源。2023年,村里引進浙江專業團隊,系統性挖掘利用資源:深入整理“閩東小延安”紅色歷史,將革命故事轉化為研學課程,讓紅色基地成為吸引流量的核心;投入150萬元修建森林步道、露營基地,提升荷花池、櫻花林景觀,打造云子十爐、書香茶館等文旅節點。 以紅色研學為核心,搭配康養、露營等新業態,該村形成“紅色打底、綠色映襯,串珠成鏈、四季宜游”的發展格局。櫻花節、重陽敬老節等特色活動接連不斷,村民也主動改造民房,開辦民宿和農家樂,豐富鄉村體驗。 如今,含溪村年接待研學學生超1萬人次、散客超10萬人次。村民收入與集體經濟同步增長,“紅綠交融、共富共美”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片區聯營,構建共富聯合體 “村里首家‘榕宿’還沒正式開業,咨詢電話就響個不停。現在村里人氣旺了,日子更有盼頭。”承天村黨支部書記范學強談起村莊新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這一轉變,源于“十里山河”片區共富聯合體的創新實踐。 今年初,壽寧縣依托龍江溪流域區位優勢,以承天村為核心,聯合武曲、斜灘2個鄉鎮8個村,組建“十里山河”共富聯合體。打破原有村域限制,統籌規劃“吃在武曲、玩在承天、學在大韓、住在塘洋”的全域旅游布局,并引入浙江專業團隊運營,建立“聯合體統籌、運營公司執行、多村協同”機制。 資源整合成效立現:大韓村挖掘高謙文化,武曲村打造“三茶融合”基地;臍橙節、扁肉節等節慶活動陸續開展,研學旅行和文旅推介不斷落地,真正實現“村村有特色、處處可旅游”。 今年“五一”期間,“十里山河”片區接待游客超4萬人次,旅游收入近300萬元。“新農人”范華欣喜地說:“我家果園和萌寵樂園游客不斷,年收入翻了幾番。” 如今,該片區內金牡丹茶、“紅美人”柑橘等年產值超1.4億元。片區聯營模式推動村莊由“單打獨斗”走向抱團發展,“家家喜豐收”正成為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