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未斷之文脈:從南劍州州學到今日延平教育
2025-08-22 17:38:46? 作者: 來源:延平新聞網 責任編輯:肖練冰
|
北宋天圣三年(公元1025年),南劍知州曹修古履任伊始,便于延平西山設立州學。當時中央尚未下令普及州縣設學,南劍州卻敢為人先,率先立教,開創延平建學,獨先天下興州學。 從此,閩北有了明確的教育起點,士風日盛,理學崛起,地方文脈逐步扎根。這所早期的州學雖已湮沒于歷史煙塵,但精神卻未曾消散,反而深深融入今日延平教育體系,成為這座城市最持久的文化底色與精神基因。昔日州學育士,如今教育育人,理想雖異,內核相承,歲月流轉,初心不改。 作家韓少功在《文學的“根”》中系統提出“文化根性”概念,強調文學必須扎根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否則就會如浮萍無依、枝葉難茂。這一觀點點燃了中國“尋根文學”的熱潮,也促使人們重新審視文明傳承與文化血脈的深層關系。 今年,南劍州州學迎來創辦一千周年。這不僅是地方教育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更是一場關于文化根性的再認知。從宋代“獨先天下”的設學壯舉,到當代延平教育的多元實踐,千年文脈始終未斷,且愈發清晰地流淌在這片土地的教育實踐中。 近年來,延平堅定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積極守正創新,尤其在城鄉教育一體化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加快構建起以“城鄉教育共同體”為核心的新型辦學格局。 據了解,截止2025年,全區9所學校納入小片區管理,46所薄弱學校實行委托管理。一批優質校通過集團化方式輻射帶動周邊,致力于打破城鄉、區域、校際壁壘。這一連串舉措,不只是體制優化的結果,更延續了千年前“以學化民”的公共理念和社會責任。 在教學內容和形式上,延平也積極探索,將傳統文化教育與現代教學相結合,形成一批貼近鄉土、內容活潑的地方研學課程。延平區中小學常態化開展組織學生走進古街廟宇、書院遺跡,開展“鄉土鄉情”研學活動,讓孩子們在日常行走中觸摸歷史、理解傳統,從而自然建立起對家鄉文化的情感認同。 這種生活即教育、地方即課堂的方式,拓展了教育空間,有力地回應了南宋理學家楊時所倡“體認天理”的修身理念。州學教人以道的初心,在今天有了新的打開方式。 回望州學,是一次沿著千年教育長河追本溯源的旅程,放眼當下,仍能清楚感受到那股文脈延續的力量。南劍州州學所奠定的,是一段地方教育的開端,標注出延平這座城市“理學名邦”“文化重鎮”的獨特氣質。它啟示我們,教育的意義遠不止于知識傳授,更深層地承擔著精神培育、文明賡續和社會建設的使命。 值此州學創辦千年之際,重溫先賢,不單純是為了致敬,更能夠指引我們找到面向未來的方向。延平,這座因學而興、以教為基的城市,正以其持續不斷的教育探索昭示:教育并不拘泥于講堂之上,更深藏在自然與生活,在土地與文化之根中延續生長,經久不息。(嚴歆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