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文化種子,激發鄉村活力 延平區啟動文化特派員工作
2025-08-14 09:31:01? 作者: 來源:美麗延平 責任編輯:肖練冰
|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文化思想,落實全國、全省、全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激發鄉村文化活力,打造新的文化創新品牌,大力推動文明鄉風建設。根據區委、區政府工作安排部署,近日,延平區舉行文化特派員選派啟動儀式,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區總工會主席范賢才出席,并為首批6名文化特派員頒發聘書。他們將分赴轄區6個村,為基層文化繁榮增添新動能。 文化是國家與民族的靈魂。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旨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新征程上,延平區緊扣“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務,匯聚市、區資源合力,創新打造“閩北講習班”、“道德講堂”、“光明書吧”、百合書屋、繪本故事分享等文化品牌,持續深化“書香延平”與學習型社會建設。立足作為科技特派員制度發源地的優勢,延平區有序推行文化特派員工作,這既是深化“千萬工程”、建設和美鄉村、推進鄉村振興的創新探索,更是統籌城鄉發展、促進文化經濟融合、推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具體實踐,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為推動機制由點及面縱深延展,延平區總結科技特派員制度建設的優秀經驗做法,出臺《延平區文化特派員工作方案》,創新實施“選派一個人、帶動一個團隊、助力一個村鎮”工作模式, 聚焦以文賦能,推動文化特派員與科技特派員、駐村干部等多元力量優勢互補,并引導其深度融入當地文化隊伍形成聯動合力,協同推進鄉村文化振興與城鄉精神文明融合發展。 激活“特”長,精“派”賦能,激發鄉村活力。《方案》指出,文化特派員要充分發揮專業特長,深挖和盤活鄉村文化陣地,圍繞“山水城”影視基地、大武夷閩江“水上環帶”、鄭成功文化“三張牌”,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文旅產業發展的“助力者”、鄉村文化建設的“實干者”,以文興業,推動鄉村業態升級,拓展多元收益,形成“文化富民”長效機制;服務期間,實行“一對一”駐村開展服務,周期兩年,每月至少赴基層指導服務一次,原則上每月駐點服務不少于5天,每年不少于60天。首批文化特派員按照“雙向選擇”的原則,通過自愿報名、組織推薦的方式;結合全區各行政村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幫扶的所急、所需、所盼,重點梳理出有一定文化積淀、工作條件以及需求迫切的村鎮;并會同有關部門遴選出一批思想政治素質高、有文化專業特長、具有鄉村工作情懷的文化人才,形成了首批文化特派員結對名單。 會上,首批六名文化特派員分別分享了他們的基層工作經驗與對延平文化實踐的思考。 “延平坐擁‘山、水、城’交融的生態人文稟賦,更有完整工業遺跡——這些鐫刻時代印記的厚重載體,既是歷史的精神地標,更是影視創作的靈感寶庫。我從事旅游行業工作二十多年,此次以文化特派員身份將與各部門通力合作,結合‘山水城’影視基地,打造可復制的影視文旅融合范式,全面提升延平文化資源的產業轉化力與品牌競爭力。” “作為長期關注并研究延平文化的工作者,我對鄭成功文化有一定研究——從戰勝鼓、成功宴、成功糕等民俗載體,到文化街區、紀錄片、主題墻等現代化表達,鄭成功文化已在延平串珠成鏈、薪火相傳。此次以文化特派員身份投身實踐,我將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助力鄭成功文化實現創新性發展,讓這張延平文化金名片綻放時代光華。” “立足延平區牽頭構建的大武夷閩江‘水上環帶’旅游聯盟戰略布局,我將深度融入駐點鄉鎮,緊扣‘閩江航運+文旅品牌’打造主線,充分發揮高校專業資源與個人研究優勢。通過系統嫁接校地合作平臺,聚焦在地文化資源活化與消費業態創新,助力培育具有辨識度的區域文旅融合新標桿,為大武夷閩江‘水上環帶’發展注入實踐動能。” …… 會后,區委宣傳部、區委文明辦、區文體旅局相關負責人分組帶領首批文化特派員,奔赴巨口鄉、樟湖鎮、夏道鎮、峽陽鎮、大橫鎮、茫蕩鎮開展文化賦能工作。 鄉村振興既需塑形,更重鑄魂。當這批文化特派員走進阡陌田野,沉寂的鄉土正被春風喚醒——村落的文化根脈悄然萌發新芽,鄉村振興的精神圖景將漸次鋪展。(圖/文 李海玥 鄭美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