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共南平市延平區委宣傳部
    承辦:南平市延平區融媒體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延平新聞網 > 福建新聞 > 正文

    莆田“巴掌寶寶”闖過重重生死關

    2025-07-07 10:20:01? 作者: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肖練冰

    東南網7月7日報道(福建日報報業集團記者 陳盛鐘 通訊員 黃茂新 陳建飛)

    僅在媽媽腹中待了27周,剛出生時只有850克重……日前,超早產兒南南(化名)歷經130多天的多學科聯合救治,闖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呼吸衰竭、循環系統感染等重重生死關,終于出院,上演了一場生命守護奇跡。

    時間回到2月11日15時27分,南南來到這個世界,其胎齡僅有27周,體重也只有850克,是個十足的“巴掌寶寶”,南南也開始了異常艱難的生命闖關之旅。

    “呼吸微弱,連哭的力氣都沒有!”莆田學院附屬醫院新生兒重癥醫學科主任周建福回憶,由于極不成熟的肺發育,南南在出生時便出現了窒息,之后又出現進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難。胸部X光檢查顯示為典型的“白肺”表現,這是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最嚴重的影像學表現,血氣分析顯示嚴重低氧血癥,超聲心動圖還發現肺動脈高壓,進一步加重了氧合障礙。

    面對危及生命的呼吸衰竭,周建福團隊立即啟動一系列高級生命支持措施。此后,醫療團隊又給予連接高頻振蕩呼吸機進行輔助通氣,南南呼吸狀況有所改善。不過,由于合并感染,最終發展為重度的支氣管肺發育不良,需要長期低流量氧療。

    除了呼吸系統挑戰,南南還面臨嚴重的循環系統問題。由于存在嚴重的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及肺動脈高壓,南南在低流量氧療下仍呼吸急促,離氧、喂養或哭鬧后迅速出現血氧下降。感染則是另一大威脅,因為免疫功能差,除了呼吸系統感染外,南南還經歷了血行感染、肺部感染等癥狀。為此,醫護人員采取了中心靜脈導管護理、手衛生規范、限制性抗生素使用策略等嚴格的感染防控措施。

    南南的闖關歷程,也是一場營養支持的持久戰。腸道喂養從出生后第二天開始嘗試,但南南反復出現胃內潴留、腹脹和大便隱血陽性等喂養不耐受表現。為預防發生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醫療團隊不斷調整喂養策略,采用持續微量喂養、深度水解蛋白等,最終在南南出生后第六周實現全腸道喂養。

    前段時間,南南出現頻繁嘔吐、喂養困難等癥狀,經醫院超聲科專家細致檢查,確診為先天性幽門肥厚性狹窄。由于其肺發育不良,肺功能差,手術耐受性差,麻醉風險極高,手術難度極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危及生命。

    面對這一罕見病例,醫院迅速組織新生兒重癥醫學科、小兒外科、超聲科、麻醉科等多學科專家會診,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術中,新生兒重癥醫學科醫生持續關注呼吸機參數變化,全力穩定患兒生命體征,為手術創造條件;超聲科醫生精準定位病變部位;麻醉科醫生采用精細化給藥方案,確保術中循環穩定;小兒外科醫生憑借豐富的臨床手術經驗,成功完成幽門環肌切除術。

    莆田學院附屬醫院小兒外科副主任醫師吳志清說,超早產兒同時合并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先天性幽門肥厚的病例較為罕見。此次手術突破了傳統體重限制,在肺發育不良、肺功能極差的情況下完成手術,為患兒的生長發育掃清了障礙。術后,南南恢復良好,很快便可正常喂養。眼下,4個多月大的他已經長到10斤多,身體狀況明顯好轉。

    根據世衛組織統計,全球每年約有1500萬名早產兒出生,每10名新生兒出生中就有1名是早產兒。“救治早產兒是醫護人員的職責和使命,體現出對生命的尊重與敬畏。”周建福表示,南南的成功救治,彰顯了醫院多學科協作救治超低出生體重兒的綜合實力,也為類似高危病例的診療積累了寶貴經驗。

    更多>>延平新聞
    更多>>福建新聞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地址:南平市延平區江濱中路461號
    辦公電話:0599-8807868   E-mail:ypqxcb@163.com  閩ICP備12013949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14090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210017
    延平新聞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9-8838603   舉報郵箱:ypxw6161267@163.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閩公網安備 350702021000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