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共南平市延平區委宣傳部
    承辦:南平市延平區融媒體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延平新聞網 > 正文

    為有源頭活水來——習近平同志在閩金融論述與實踐啟示

    2025-06-23 09:21:04? 作者:   來源:央視網   責任編輯:肖練冰

    (點擊看視頻)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金融是“國之大者”,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金融工作,在福建工作期間,就對金融領域一系列重大命題進行了深邃的前瞻思考和實踐探索,形成了大量原創性理念、開創性實踐,取得了標志性成果,為開拓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提供了源頭活水,對做好當下的金融工作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

    今年以來,廈門國際銀行持續升級金融產品,加大對前沿產業支持力度,面向僑商僑企推出跨境匯款、全球消費等多項金融服務。

    廈門國際銀行是全國第一家中外合資銀行,成立于1985年,是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推動成立的。當時,國務院批準廈門經濟特區擴大到全島,面對新一輪特區建設,資金短缺是最棘手的問題之一。

    引來金融“活水”。廈門國際銀行積極引入僑資、外資,通過債券承銷、股權融資等方式籌集資金,為特區建設提供了有力資金支持。

    習近平同志不斷推動金融業改革開放,推動成立華僑投資公司和地方保險機構……一系列開創性金融改革舉措為廈門經濟特區發展注入澎湃活力。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正是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關鍵時期,習近平同志敏銳地捕捉到現代金融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他在《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中,前瞻性提出建立特區金融體系的構想;在“3820”戰略工程里,專章制定福州市金融業發展規劃等金融體系建設。

    金融工作搞得好不好、金融能否穩定,關系著國民經濟的全局。習近平同志始終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有著深入的思考,開啟了一系列“金融為民”的實踐和創新。

    上世紀80年代,受困于林業生產的特性和金融服務的滯后,寧德的不少林農只能守著青山過窮日子。

    如何讓森林成為“錢庫”?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開創性地提出“活立木貸款”解決思路,把生長中的林木資源作為貸款抵押物,改變了當時林農只能等待樹木成材采伐獲得收益的現狀。此后,他進一步推動福建集體林權改革,指導各類金融機構與地方政府、林業部門深入合作,敲開了銀行門,盤活了萬重山。

    農村金融服務是脫貧致富十分重要的基礎條件。在寧德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發現不少村子都沒有信用社代辦點,連最基本的存款服務都做不到,他立即要求金融部門及時完善農村地區涉農金融服務。

    按照這個思路,寧德的赤溪村利用銀行貸款,建成了水庫電站;福安的連家船民有了住房建造、水產養殖等貸款支持,實現了上岸定居。

    20多年來,福建踐行習近平同志在閩金融論述和實踐經驗,不斷探索創新,久久為功,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持續提升。2024年,福建全省地區生產總值57761億元,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4萬家,超千億產業集群20個,培育形成鄉村特色產業億元強村305個。

    更多>>延平新聞
    更多>>福建新聞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地址:南平市延平區江濱中路461號
    辦公電話:0599-8807868   E-mail:ypqxcb@163.com  閩ICP備12013949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14090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210017
    延平新聞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9-8838603   舉報郵箱:ypxw6161267@163.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閩公網安備 350702021000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