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門鄉:竹蓀撐起致富傘 小菌菇撬動大產業
2025-06-16 09:27:25? 作者: 來源:赤門鄉 責任編輯:肖練冰
|
仲夏時節,走進赤門鄉東墻村,50畝的竹蓀種植地里,村民陳大姐擦拭著額頭的汗水,臉上卻掛著笑容,“以前守著幾畝薄田,收入勉強糊口,外出打工又放心不下老小,現在好了,在家門口種竹蓀,還能照顧家人,日子越過越有奔頭!”竹蓀產業的興起,讓東墻村的閑置土地煥發新生,從整地播種到日常管護,再到采收加工,每個環節都創造出就業機會,使東墻村民實現了“掙錢顧家兩不誤”。 村民童財祿是村里最早“吃螃蟹”的人。他承包了約8畝土地,起早貪黑鉆研種植技術,從菌種培育到溫濕度把控,每個細節都親力親為。今年他家竹蓀喜獲豐收,按目前約每斤130元的收購價估算,預計收入可達8萬元以上。“明年準備再擴種幾畝!”童財祿干勁十足,“只要肯下功夫,小竹蓀也能變成‘金疙瘩’!”他的成功像一顆火種,點燃了村民們的種植熱情,越來越多人主動上門取經,謀劃加入竹蓀種植行列。 得益于嚴格的品質把控,東墻村產出的竹蓀因菌體飽滿、清香濃郁,備受市場青睞。古田的收購商早早與村民達成長期合作,形成從種植到收購的穩定產銷鏈。據統計,參與種植的村民年均增收超13萬元,竹蓀真正成了村民們的 “致富密碼”。 竹蓀產業的蓬勃發展,為東墻村描繪出清晰的致富藍圖。村里計劃成立種植互助小組,由種植能手牽頭,定期開展經驗交流會,手把手傳授種植技術;同時組織村民統一采購農資、共享銷售渠道,降低成本,提升收益。未來,赤門鄉將認真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鄉村振興工作部署,引導東墻村科學擴大種植規模,推動標準化、規范化生產,讓更多村民搭上“致富快車”,以小小竹蓀為支點,撬動鄉村振興的大夢想。 (林嘉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