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蒿起落山水間 一葉“紅筏”傳精神
2025-06-16 08:59:55? 作者: 來源:閩北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
九曲溪上的巾幗紅宣講隊利用業余時間學習交流 (邱汝泉 攝 資料圖片) 13日,九曲溪的竹筏上掛起了“巾幗文明號”的牌子。 在武夷山九曲溪上,有一支特別的隊伍——九曲溪上的巾幗紅宣講隊。這支平均年齡不到40歲的隊伍,以宣講黨的理論和武夷文化為己任,3年來,累計開展宣講1.9萬余場,志愿服務時長近3萬小時,覆蓋游客超過15萬人次。 “掛牌亮身份,大家看到金燦燦的牌子掛在竹筏前端,就像九曲溪上的鏡子,時刻提醒著我們宣講隊的責任所在?!痹谠撔v隊隊長陳佳看來,“巾幗文明號”掛牌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鞭策和鼓勵。 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赴福建考察調研,第一站來到武夷山,在武夷山乘竹筏沿九曲溪察看生態環境保護情況和自然景觀,考察生態文明建設。當時,撐筏講解的正是陳佳。 2022年3月,在省、市、縣三級婦聯和武夷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下,陳佳牽頭成立“九曲溪上的巾幗紅”志愿服務宣講隊,帶領24名女筏工以竹筏為陣地,為游客講好武夷文化故事,傳遞黨的好聲音。 武夷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講好武夷文化故事,是更好地向游客宣傳推介武夷山的重要方式。“我們以筏為臺、以篙為媒,講生態文明保護、‘三茶’統籌發展,也講歷史文化、紅色革命故事?!标惣迅嬖V記者,小小的竹筏,是她們最堅實的陣地,也是讓游客在看風景、聽故事的過程中,感受武夷山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最鮮活的一扇窗口。 從九曲溪的自然風光到歷史人文,從武夷山的生態保護到“三茶”統籌發展,從當地的非遺民俗到特色飲食……在陳佳的帶領下,宣講隊在乘筏講解中,會先了解游客的興趣,再通過講故事、背詩詞、聊歷史等方式,真誠地與游客交流。 她們為游客講解九曲棹歌,介紹沿途的摩崖石刻、架壑船棺等歷史遺跡遺存,講述自己對武夷山水、朱子文化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理解,帶著五湖四海游客朋友走進“秀甲東南”的武夷深處,真切地感受武夷山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據計算,筏工們平均每天行筏3至4趟,撐篙約1.6萬下,總航程近40公里,竹篙頭20厘米長的鐵杵,幾乎每年都會被溪底的石頭磨平一根,工作強度極大??刹还芏嗬郏ぷ髦啵惣芽倳е麄麝牎凹诱n”,不斷充實自我。 為了熟知生態文明知識,隊員們深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了解武夷山的生態系統和保護成果,探訪武夷山國家公園,在護林員帶領下感受珍稀動植物的生長環境;為了講好武夷文化故事,她們查閱大量資料,走訪老筏工師傅,挖掘那些被歲月塵封的記憶,走進茶園、茶廠,向非遺傳承人學習武夷巖茶的制作技藝;為了更好地傳遞黨的好聲音,陳佳還組織隊員走下竹筏,走進單位、企業、學校,向家鄉父老和學生講述新時代武夷故事,讓文明理念在更廣泛的人群中傳播。 “宣講隊最大的特點是隨時隨地可以學習?!标惣驯硎?,宣講隊設立了“竹筏婦女”微家,定期組織開展理論宣講、答疑輔導,隊員們不斷從工作和生活中吸納身邊人、身邊事,以小故事、小切口展現大時代、大主題,讓宣講更接地氣,“比如竹筏師傅隊伍里,100個師傅能講100種故事,宣講隊常向前輩取經,利用業余時間一同探討學習,這樣就可以把武夷山各種各樣的文化傳遞給所有的游客?!?/span> 竹篙在山水間起落,一端連接著游人,一端承載著歷史文化。如今,24名竹筏女工,撐起24支“巾幗文明號”竹筏,她們以“巾幗紅筏”傳精神,讓文明的力量在武夷山的綠水青山間不斷延續,激勵著更多的人投身到文明傳承與傳播的事業中。(張筱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