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成功”路,全國各地的總編記者看到了這樣的延平
2025-05-13 09:06:33? 作者: 來源:FM1036福建新聞廣播 責任編輯:肖練冰
|
5月10日至11日,大潮爭先看東南——廣電融媒體總編記者福建采訪行活動走進風景秀麗文化底蘊深厚的南平市延平區,深入探訪延平區在生態轉型、文化旅游及紅色文化傳承等方面的顯著成就。 采訪團在延平區王臺鎮八角樓采訪 重走“成功”路追尋民族英雄足跡 來自全國各地的總編記者追尋著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歷史足跡,來到了延平區大洲島。它是位于延平區閩江河道上的島嶼,曾是鄭成功操練水師的重要基地,目前島上現存有鄭成功紀念堂、訓練炮臺等遺跡。 大洲島上的鄭成功紀念堂 1646年前后,鄭成功被封為“延平郡王”后,選擇大洲島作為水師訓練場所。這里水域開闊,既適合風平浪靜時的常規訓練,又能模擬惡劣海況,鍛煉水師實戰能力。這里還是“延平條陳”的誕生地:鄭成功在此提出“據險控扼、航船合攻”等戰略,形成著名的“延平條陳”,為其后續收復臺灣奠定軍事基礎。 采訪團在鄭成功紀念堂前采訪 在大洲島的采訪讓來自全國各地的總編記者感受到了這位民族英雄收復臺灣的壯志豪情與愛國精神,如今這一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已經轉化成為推動閩臺交流合作、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獨特力量。 采訪團在大洲島采訪拍攝 從污染村到生態“優等生” 在延平區斜溪村,采訪團見證了從“污染村”到生態“優等生”的華麗蛻變。20年前,這里曾是生豬養殖的支柱產業村,但隨之而來的環境污染問題讓村莊面貌黯然失色。面對嚴峻挑戰,延平區牢記囑托,自1998年起,分階段全面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工作,創新實施“1+3+7”立體式生態屏障工作機制,并探索出閩江上下游“巡河交水”機制,在全省范圍內推廣。 采訪團在“爐下之問”生態文明實踐展館采訪 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斜溪村實現了全流域優質水,國控、省控斷面水質均達到二類以上的目標。如今的斜溪村,已蛻變為集休閑、度假、康養、團建、農旅、研學等為一體的綜合旅游度假區。洲頭旅游度假區、幸福客棧、生態餐廳、水上運動中心等設施一應俱全,成為延平區鄉村文旅的一大亮點。更令人矚目的是,藍喉蜂虎等珍稀鳥類年年飛臨此地繁衍生息,吸引了大批攝影愛好者前來觀賞拍攝,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科特派第一村” 激活鄉村新動能 王臺鎮溪后村,是“中國科技特派員第一村”,在這里,來自全國各地的總編記者采訪了“1號科技特派員”的故事。 采訪團參觀延平區科特派產學研實訓基地 1984年從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專業畢業的吳敬才一直在南平農業系統工作。1997年到1998年底,他被公派到德國進修園藝栽培技術。進修回來,吳敬才受命前往王臺鎮掛職鎮長助理,派駐溪后村進行農業技術推廣和指導工作。誰也沒想到,他的下派成為一場閩北大地“體制性的革命”的開端。1999年2月,南平市下派了首批225名科技特派員,奔赴全市215個行政村,開啟了全國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先河,吳敬才成為“1號科技特派員”。 “科技特派員制度”展覽 如今,在科技特派員制度的推動下,溪后村實現了百合產業的蓬勃發展。來自全國各地的總編記者了解到,這里通過創新“科技特派員—協會會長—協會理事—種植戶”四級網格化管理服務模式,延平區百合種植面積已達8500畝,年產百合鮮切花8000余萬枝,品牌價值高達12.8億元。溪后村更是形成了“生產-包裝-冷鏈物流-銷售”的專業化、規模化產業鏈,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除此之外,這里還有著輝煌的林業歷史。溪后村杉木古樹群是在1919年營造的杉木人工林基礎上自然演替形成的。占地47畝,保存古樹2019株,是我國杉木人工林中單位面積產量最高的林分。1954年測定每畝蓄積量78.9立方米,居全國之首。1955年4月,周恩來總理在印尼國際萬隆會議上宣布此事,轟動中外林業學術界。1958年12月,周恩來總理以國務院名義授予王臺“綠色金庫人民公社”稱號。如今這里不僅是林業生態文明實踐基地,也是多所院校生態教育基地和福建黨史學習教育參觀點。 采訪團在安曹下杉木豐產林采訪 銘記歷史,賡續紅色血脈 在吉溪閩浙贛省委閩江地下航線紅色景區,來自全國各地的總編記者感受到了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它坐落于閩江上游的南山鎮吉溪村,瀕臨閩江、依山傍水,風景秀麗。這里不僅有著閩浙贛省委閩江地下航線紀念碑、陳列室等紀念設施,還設有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主題館、紅色影院等,全方位展示了革命戰爭年代老區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員領導下,利用航船等交通工具,通過閩江秘密地下航線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運送物資、傳遞情報和護送人員的英勇事跡。 采訪團聆聽“閩江地下航線”的故事 1959年上海電影制片廠以此為背景拍攝制作的影片《地下航線》,如今仍在紅色影院內滾動播放,讓游客在欣賞影片的同時,深刻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大潮爭先看東南”——廣電融媒體總編記者福建采訪行活動走進延平區,不僅讓全國媒體總編記者深刻感受到了延平區在生態轉型、文化旅游及紅色文化傳承等方面的顯著成就,也進一步展現了延平區在新時代背景下,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和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