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共南平市延平區委宣傳部
    承辦:南平市延平區融媒體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延平新聞網 > 文旅 > 正文

    延平筆談 | 摩崖石刻遺存

    2025-04-27 09:56:56? 作者:   來源:區文體旅局   責任編輯:肖練冰

    峭壁之上,千年光陰被鐫刻成文明的年輪。摩崖石刻作為獨特的文化載體,將文字、圖像與自然山體渾然相融,既是先民跨越時空的對話密碼,更是文明演進的立體史冊,承載著不可替代的歷史價值、文化內涵與藝術魅力。

    延平區現有5處摩崖石刻遺存,其中2處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赤門碌磈庵及摩崖石刻群、樟湖蒼峽石刻;另有3處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分別是南山江邊摩崖石刻、四鶴上洋溪源峽谷石刻與茫蕩筠竹石佛山摩崖石刻。這些鐫刻在山水之間的文化印記,宛如散落的珍珠,串起了當地歷史的脈絡。

    為守護這份穿越千年的文化印記,延平區正以系統性保護工程為依托:一方面,依托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全面梳理遺存信息,構建集石刻內容、保存狀態及地理坐標于一體的數字化數據庫,為后續研究與修繕提供科學支撐;另一方面,持續搭建公眾參與橋梁,在文物周邊規范設置保護標識,借助多元媒體渠道講述摩崖石刻背后的歷史故事,讓鐫刻在山石上的文明記憶,真正融入當代人的文化認知與保護自覺。

    碌磈摩崖石刻群:

    位于延平區太平鎮葫蘆山村,為宋、元時期的摩崖石刻群。分布面積大約1000平方米,目前已發現有“虎跡新堤”“禪關”“蘸碧”等10幅石刻113字,魁星羅漢、觀音菩薩及喜財童子刻像2幅巖畫。該摩崖石刻群字體以楷、行為主,筆鋒遒勁、雋美。2001年列入延平區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

    蒼峽石刻:

    舊址位于延平區樟湖鎮香山村蒼峽之東南峽谷巖壁上。明代蔡潮留下“蒙泉”“懷古”“天臺蔡潮宦游三至此,嘉靖甲中記”等多方石刻;楷書“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傳為朱熹所書,另有“清虛洞天”崖刻憾留湖底。1990年因水口水電站建設,三方石刻被切割遷至香山新村,保留至今,新址在香山公園。1982年列入南平市(縣級)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溪源峽谷石刻:

    位于延平區四鶴街道上洋村溪源峽谷景區內,明代石刻,幅面范圍高4.3米,寬3.5米。石刻內容為:楷書刻著“第一山”三個大字,大字右下角的文字用楷書陰刻,落款為“延平府知府臣范來賢重刻,嘉靖三十六年八月吉日”,并刻有詞牌名為“減字木蘭花”詞兩首,描述的是溪源庵秋季時的美景。2012年列入延平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未定級的不可移動文物名錄。

    石佛山摩崖石刻:

    位于延平區茫蕩鎮筠竹東南1公里石佛山景區內,共有4處。最出名的一處為宋嘉定十五年(1222)陳宓題刻,高0.4米,寬0.6米。陳宓,字師復,莆田人,時知南劍州。該刻文字跡風化模糊不清,大意為:石佛山清泉、白石、云崖、燭峰等景致,可與武夷、天臺、雁蕩等名勝妣美,落款“宋嘉定壬午,莆田陳宓題”。2012年列入延平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未定級的不可移動文物名錄。


    更多>>延平新聞
    更多>>福建新聞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地址:南平市延平區江濱中路461號
    辦公電話:0599-8807868   E-mail:ypqxcb@163.com  閩ICP備12013949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14090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210017
    延平新聞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9-8838603   舉報郵箱:ypxw6161267@163.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閩公網安備 350702021000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