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共南平市延平區委宣傳部
    承辦:南平市延平區融媒體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延平新聞網 > 閩北新聞 > 正文

    武夷文旅踏歌行

    2025-04-18 10:46:59? 作者:   來源:閩北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武夷山美景 (陳美中 攝)

    武夷夢華錄

    碧水丹山,秀甲東南。千年閩邦,朱子論道處,茶香漫古驛;今之南平,擁雙世遺之厚重、國家公園之靈秀,稟賦天成。

    文旅融合潮頭,南平破浪前行。2025年首季,全市接待游客總人數2051.49萬人次,游客旅游總花費217.66億元,同比增長18.2%、18.6%,兩項指標增幅居全省前列。

    當古渡頭邂逅新航線,書院鐘鼓和鳴直播聲,山水之間,古今交響。如今,南平正以創新為筆、實踐為墨,深耕人氣聚合、產業融合、資源整合“三篇文章”,做大做強做優文旅經濟,于山水長卷上踏歌前行,續寫“秀甲東南”的時代新篇。

    鑄山魂,全域聯動

    精筑大武夷文旅勝境

    南平之春,是新綠漫山時的一盞巖茶,嫩芽在晨露里舒展,茶湯于瓷盞中浮沉,未品已融山川靈氣;亦是薄霧里丹山碧水洇染的天然丹青,一步一景皆似天成。

    登臨天游峰頂,九曲溪如青羅繞峰蜿蜒,大王峰巍峨入云,乘筏順流,清風徐拂,兩岸嶙峋溪石間,千年摩崖石刻斑駁蒼勁,人筏逐影碧水丹山,渾然融于武夷千年畫卷;

    深入秘境,月亮灣溪水潺潺漫過鵝黃荇菜,青龍瀑飛流濺玉,虹彩自山櫻粉霧中織就,曹坊阿勒泰隱于煙嵐花海,桐木關云海漫過茶田新綠,野猴谷生靈躍動如春日標點;

    在“萬里茶道”起點,你可親歷萎凋、揉捻,看鮮葉于竹匾間承露舒展,待茶寮內巖骨花香漫溢,輕啜一口,清洌茶湯裹著山川靈氣在唇齒間綻放;

    漫步五夫鎮、考亭書院,觸摸劉氏家祠的斑駁磚墻,紫陽樓古樟新枝搖曳,朱子“格物致知”的哲思在興賢書院匾額下與春風共鳴。

    自駕251公里風景道,停駐建窯探黑瓷古韻,在建本館品古籍匠心,車輪為筆丈量歷史與自然;騎行66公里崇陽溪漫游道,沐風伴波,撫閩越王城斑駁石墻,每一蹬踏皆為時光私語;徒步15.5公里茶徑,入燕子窠茶園,泥土混茶香浸漫鞋底,靜聽茶人與茶事。漫步建甌古街嘗煙火,沉浸《武夷夢華錄》的宋韻風雅,或在浦城美術館邂逅山水人文的藝術共振……

    文化旅游產業,一端系著厚重文化,一端連通萬千山川,是百姓通往詩意遠方的幸福橋梁。

    近年來,南平始終銘記習近平總書記在閩工作時,關于打造“大武夷”品牌的重要囑托,深挖“雙世遺”和首批國家公園所在地的獨特潛能,將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以下簡稱“環帶”)建設作為關鍵著力點,打造251公里環武夷山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全力雕琢“大武夷文化旅游圈”,如今已成果初顯,輪廓漸明。

    “‘環帶’面積4252平方公里,擁有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迷人的自然景觀、豐富的自然遺產、富集的生物多樣性。武夷山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是南平推進建設‘環帶’新風景的一條‘流動風景線’,途經武夷山市、建陽區11個鄉鎮40個村,串聯起燕子窠、青龍大瀑布、朱子林、考亭書院、建盞文創園等近60處‘打卡點’,讓游客一路既能看山看水,又能‘觸摸’歷史。”南平市文旅局副局長孟憲魯介紹。

    文旅發展,產業是關鍵。一年來,南平聚焦文旅全產業鏈的拓展與延伸,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全市23個重點文旅項目順利開竣工,總投資達112億元。

    在全市文旅全產業鏈布局的引領下,各縣(市、區)立足資源稟賦積極作為,推動全域文旅發展百花齊放——

    武夷山市聚焦“一座山”,深度挖掘千載儒釋道、萬古山水茶等文化底蘊,轉化為文旅發展動能。盤活閑置資源,打造“不問山居”民宿、酷野谷露營等特色空間,豐富游客體驗。積極推進“月映武夷”“飛躍福建”等項目,借數字化重構山水人文之美,樹立沉浸式文旅新標桿。

    建陽區圍繞“崇陽溪百里畫廊、麻陽溪千載文脈”,打造馬伏村鄉村振興項目、寒泉精舍、考亭書院建本館等新業態。馬伏村鄉村振興項目盤活閑置資源,讓村莊變景區,民房變民宿,村民變員工,以文旅融合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建甌市以創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為抓手,重建朱文公祠、修繕五經博士府、復建建安書院、打造鐵井欄——紫芝街歷史文化街區等,讓千年建州重煥生機。

    光澤縣立足“環帶”建設,打造玲瓏溪谷、崇仁逸境歷史文化風貌區,推出秘境風景道、省際風景道等2條主題文旅線路,開展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光澤踩線活動。

    邵武市以文旅經濟賦能鄉村振興,依托大武夷和平文化旅游綜合體項目,推進進賢村等村落整村改造提升,建成楓林窯體驗館等12個公共文旅空間;同步深化龍斗村等“村景合一”改造,著力打造集森林游憩、體育運動、農旅體驗于一體的特色康養鄉村。

    ……

    南平以山為魂,全域聯動,“大武夷文化旅游圈”的魅力日益彰顯。

    破壁壘,融合創新

    點燃文旅產業新引擎

    四月春風輕拂大地。在崇陽溪漫游道,中國人民大學學生涂宣航參與2025年“武夷之春踏歌行”高校體驗季活動,有感而發:“騎行間,能真切觸摸山水的呼吸,讓春日的清新漫入心懷,這簡直是給心靈的一場深度按摩。”

    這樣的沉浸式體驗,正是南平市踐行“文旅+”發展理念,構建“1+3+3+N”特色產品體系的生動注腳。

    近年來,南平市創新構建“1+3+3+N”文旅發展體系:以鞏固提升武夷山主景區為核心,重點打造“國家公園探秘之旅、采茶制茶體驗之旅、朱子文化研學之旅”三大特色文旅產品,推出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自駕游、崇陽溪漫游道騎行游、星村茶香徑徒步游三種游玩線路,聯動各縣(市、區)開發“N”個縣域文旅亮點,推動游客從“看風景”向“玩轉山水”深度體驗升級。

    這一體系正化作可觸可感的沉浸式場景:

    跟隨護林員穿越武夷山國家公園,在原始森林辨識紅豆杉、偶遇白鷴振翅,夜宿星空營地與銀河對話,是“國家公園探秘之旅”的自然饋贈;于牛欄坑親手采摘巖茶鮮葉,參與搖青、炒青等非遺制茶工序,讓茶香隨揉捻滲入指尖,成為“采茶制茶體驗之旅”的獨特記憶;走進考亭書院臨摹古籍、習學朱子家禮,在五夫古鎮荷塘邊聆聽千年哲思的現代解讀,讓“朱子文化研學之旅”的文化浸潤觸手可及。

    三條特色線路各具風情:自駕馳騁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隨時定格峰巒云海的壯美;騎單車漫行崇陽溪漫游道,在親水驛站品嘗剛出爐的光餅;沿星村茶香徑慢行,青石板路邂逅老茶農,一杯山韻濃茶漫談茶鄉故事。

    “N”個縣域亮點同樣精彩:浦城丹桂節手作桂花蜜、建陽龍窯體驗建盞拉坯、政和梯田參與農耕插秧……從山水探秘到文化浸潤,南平讓每個游客都能在沉浸式體驗中,找到與這片土地對話的方式。

    如今,這些豐富多元的體驗場景,正轉化為全域旅游的強勁動能。據大數據監測,2025年春節“小長假”,“環帶”游客接待量首次超過武夷山主景區,59個旅游“打卡點”累計接待游客110.69萬人次,日均接待游客13.84萬人次。武夷山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入選全國交旅融合示范案例。

    “過去一年,我們全力推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以研學為突破口,開辟文旅融合新路徑。一方面,拓展研學對象的廣度,打造跨浙閩贛皖區域的研學線路,吸引更多學子參與南平特色研學;另一方面深挖研學內涵,推出住茶宿、吃茶膳、行茶徑等一系列茶旅主題產品,讓大家全方位感受武夷茶文化。”南平市文旅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文謙說。

    一年來,南平大力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秉持“‘文旅+’,‘+文旅’”的理念,不斷創新探索。在交通與文旅融合上,全市落實獎補政策,與全國各客源地相關部門合作,打造“航空+”系列交旅產品,定制特色旅游專線。圍繞“福建福渡”打造交旅項目,邵武市衛閩鎮4個渡口8個碼頭提升改造,串聯景觀,提升文旅體驗,成為南平首條交旅融合渡運航線。在農文旅融合上,浦城縣打造示范帶,對仙陽鎮陽墩村陽泉自然村等村落進行改造修繕,如今村子舊貌換新顏,建筑融合南方傳統民居風格與自然山脈,地方特色盡顯。

    2024年,南平出臺《“迎賓客引人流 促消費促發展”工作方案》,全力培育消費新業態、新模式。通過該方案的實施,南平成功激活市場消費潛力,把人員“流量”轉化為經濟“增量”。同時,創新營銷模式,激活“大武夷”品牌勢能,開展“城市正當紅”南平文旅·小紅書聯動推廣、超級山徑賽等百場特色文旅活動,《書畫里的中國》節目、“網絡名人看武夷”活動等閱讀點擊量均超10億次,《心歸山水,靜品武夷》宣傳片發布當日播放量破百萬。

    跨地域,攜手并進

    開啟文旅繁榮新征途

    “這列車的設施和服務都很棒,一趟下來,舒坦又開心!”4月13日,Y828次贛閩首趟銀發旅游專列——“贛閩風華·武夷山水”號從江西南昌站緩緩駛出,銀發游客闕春英難掩興奮。

    這趟專列將南昌、福州、平潭、延平、順昌、光澤以及武夷山等城市緊密串聯,讓中老年游客深度感受閩東北人文和自然景觀魅力。專列的開通,為贛閩兩地旅游交流合作注入全新活力。

    云帆高掛天地闊,跨域和聲譜新篇。開放合作共贏,始終是發展的永恒主題。南平積極整合資源,秉持“互為客源地、互為目的地”理念,借助閩東北協同發展區、衢黃南饒聯盟花園、山海聯動等城市協作平臺,大力開展聯合推介活動。

    在旅游產品開發與營銷方面,南平動作頻頻。即將推出的福建世遺旅游年卡,涵蓋省內五個世遺景區,助力游客深度領略福建文化底蘊;還將攜手攜程集團,策劃特色主題旅游線路、拓展體驗型茶旅產品線上供給、打造“武夷茗宿”爆款酒店民宿套餐,全方位提升大武夷文旅產品的知名度與銷量。同時,南平不斷開拓旅游市場,在濟南、青島、廣州、深圳等航線開通城市,舉辦40余場航線旅游會銷活動。此外,聯動南昌、福州等地,首發“贛閩風華”銀發主題旅游列車,有效打開了中部大城市和航線高鐵目的地城市的重點市場,為文旅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對臺交流的深化是南平文旅的一大特色。成立大武夷茶文旅臺北推廣中心,與臺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等共同推動“萬名臺胞游武夷”,舉辦“山盟海誓 寶島情深”武夷山(臺灣)文旅茶聯誼會、閩臺茶源考察交流、“朱子之路”研習營、兩岸青年文旅對話等活動60余場,以及武夷山與阿里山建立的旅游合作機制,2024年臺灣省游客人數同比增長172.4%,文旅交流成為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重要力量。

    南平積極拓展海外“朋友圈”,在國際推廣方面,前往俄羅斯、法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日本等國家設立“武夷山水”營銷中心,開展宣介,積極開展文旅宣傳活動。出臺境外游客游大武夷引客獎補政策。法國巴黎的“茶酒對話”活動簽署合作備忘錄,“武夷山水”品牌法國營銷中心正式運營。澳大利亞推廣周吸引300余名客商簽約。

    憑借獨特的生態資源與深厚的文化底蘊,南平深挖文化和旅游資源,讓古老閩北大地在新時代綻放出別樣魅力。

    武夷占盡人間美,愿乘長風我再來。站在新的發展起點,南平魄力十足,秉持“辦一次會、興一座城、旺一方經濟”的理念,精心籌備福建省文旅經濟發展大會。當丹山碧水與千年文脈交相輝映,南平正以蓬勃的姿態,向世界遞出一張承載自然瑰麗與人文精神的燙金名片,靜待四海賓客共赴這場永不落幕的山水之約。


    更多>>延平新聞
    更多>>福建新聞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地址:南平市延平區江濱中路461號
    辦公電話:0599-8807868   E-mail:ypqxcb@163.com  閩ICP備12013949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14090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210017
    延平新聞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9-8838603   舉報郵箱:ypxw6161267@163.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閩公網安備 350702021000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