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司法局:“三能三力”激活法律援助新動能
2025-03-07 10:01:27? 作者: 來源:區司法局 責任編輯:肖練冰
|
近年來,南平市延平區司法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應援盡援、應援優援”服務理念,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三能三力”建強法律援助“資源庫、服務端、高速網”,實現法律援助工作提質增效。區法律援助中心工作受到上級領導肯定和受援人好評,共收到受援人贈送錦旗8面,被司法部評為全國法律援助工作先進集體。2024年以來,區法律援助中心共辦理援助案件數量518件,為受援人挽回經濟損失或取得利益529.33萬元。2篇法律援助案例連續獲得2023年、2024年度福建省“十佳法律援助案例”。 “蓄能”聚力,建強人才“資源庫” 區法律援助中心著眼隊伍建設,以“專業、動態、跟蹤”為工作導向,蓄好法律援助人才“資源庫”。 突出專業水平。根據“自愿申請、擇優進庫”原則,把好法律援助律師入庫“關口”。采取律協、法律服務機構推薦,以及律師自薦等方式,持續吸納責任心強、熱愛法律援助事業的執業律師進入資源庫,并面向其開展業務培訓與工作指導,提升整體專業素養。2024年以來,共新增4名入庫律師,累計開展業務交流指導16人次,法律援助工作人才優勢進一步凸顯。 強化動態調整。針對庫內人員,建立動態準入退出機制。每年年初,根據上年度法律援助案件辦理情況,對援助意愿不強、援助質效不優的律師進行動態調整,確保庫內人員保持結構合理、專業高效。同時,在援助實踐中,結合案件類型、復雜程度及受援人意愿等因素,采取“點援制”與“輪流制”相結合方式,為當事人動態指派承辦律師,進一步實現法律援助工作的精準化。 落實跟蹤問效。建立法律援助聯絡員制度,在案件指派后,由專人跟進參與案件的審理旁聽、案件調查等工作流程,明晰律師辦案進展,直接監督承辦質效。針對已辦結的申請類法律援助案件,采取“一案一訪”方式,向司法機關及當事人了解承辦律師服務態度及工作效率等情況,做好法律援助“后半篇文章”。2024年以來,共回訪受援人86人,回訪滿意率達100%。 “能動”發力,優化群眾“服務端” 區法律援助中心著眼援助質效,以“一杯茶、一條鏈、一把傘”為工作切入,變被動援助為能動服務,實現法律援助“服務端”優化提升。 端好“援調結合”一杯茶。依托屬地司法所,切實發揮“人民調解”積極效用,對于標的額較小、證據較薄弱的法律援助申請,或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申請,積極引導當事人將其納入調解軌道。通過吃茶話事、多方釋法說理,實現矛盾糾紛的快速化解。2024年以來,共采取“援調結合”工作方式化解糾紛6件,在為當事人節約訴訟時間成本的同時,推動法律援助工作更加高效便民。 用好“支持起訴”一條鏈。與區檢察院建立常態化協作機制,聯合下發《關于在支持起訴與法律援助工作中加強協作配合的實施意見》,以健全機制鏈條保障弱勢群體的維權程序順暢。2024年以來,共向區檢察院移交40起弱勢群體維權案件。同時,針對部分證據較薄弱且舉證難度較大的案件,通過與區檢察院聯合舉行公開聽證會,促成糾紛的進一步化解。如農民工吳某在該機制的支持下,成功拿回拖欠兩年的工資17萬余元。 撐好“便民服務”一把傘。以區法律援助中心為傘桿,以21個鄉鎮(街道)法律服務工作站為傘面,以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站等相關站點為支點,針對軍人、婦女兒童、農民工等特定群體,實行優先受理、優先審查、優先指派,最大限度維護特定群體合法權益,撐起便民服務之傘,使每個受援人都能享受到優質、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務。 “智能”借力,搭乘信息“高速網” 區法律援助中心著眼智能化建設,以“一點泥土、一站服務、一網搞定”為創新特色,實現法律援助“高速網”暢通高效。 沾上“一點泥土”。為彌補農村法律人才欠缺、法律服務短板,通過在鄉鎮司法所設置遠程法律咨詢機,將其與區法律援助中心設備聯接,形成區鎮兩級法律服務“快速通道”。基層群眾可就近選擇司法所,使用遠程法律咨詢機,農民朋友即使手沾泥土也可一鍵接線值班律師,“面對面”獲取急難愁盼問題的專業解答,實現智能化觸角向基層群眾的進一步延伸。 用上“一站服務”。在區法律援助中心設置智能終端機,為當事人提供婚姻家庭、勞動糾紛、交通事故等16個法律領域的在線法律咨詢服務,快速生成離婚協議、勞動合同、借貸糾紛起訴狀等9類法律文書,有效打通影響群眾辦事的難點堵點,滿足群眾多層次、多領域、個性化的法律服務需求。 實行“一網搞定”。探索“法律援助+互聯網”工作機制,依托福建省網上辦事大廳、微信公眾號、閩政通等在線平臺,及時做好法律咨詢、事項辦理、宣傳報道等工作,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法律援助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同時,創新打造“抖音普法”宣傳模式,定期發布群眾所關注的熱點普法視頻,促進優質法律服務的進一步下沉。 法律援助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下一步,延平區司法局、區法律援助中心將認真貫徹區委、區政府工作部署,不斷創新法律援助惠民服務措施,完善法律援助“資源庫、服務端、高速網”建設,實現法律援助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法治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