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共南平市延平區委宣傳部
    承辦:南平市延平區融媒體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延平新聞網 > 文旅 > 正文

    延城人難忘的“深夜食堂”

    2025-02-24 09:41:49? 作者:   來源:閩北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日落西山,天色逐漸暗淡,街道也被夜色收攏,但延城的老饕知道,在小城的一角有一塊招牌會在此時點亮——“小平鍋邊”開始營業了。

    每天下午2時許,小平鍋邊的經營者黃炳生會來到店內,推上卷簾門,開始制作鹵味、加工米漿,炸油餅的香味便逐漸彌漫街頭。每天下午5時到次日凌晨3時,一幅微縮版“延城夜生活百景圖”將在這間不大的店面鋪開。

    鍋邊,是八閩大地的傳統小吃,也是許多延城人最熟悉的味道。黃炳生是建甌人,2006年,他的小攤在延平區梅園市場一隅悄然開張,一口油鍋炸油餅、一口湯鍋煮鍋邊、塑料篷布做天頂,小攤不僅提供熱騰騰的鍋邊,還擺上不同的鹵味、小吃,供顧客選取。

    最早做小攤生意時,煮鍋邊的活全靠黃炳生兩口子自己擔著,雖然現在有了店面、店里雇了伙計,但黃炳生仍然時時忙碌在灶臺邊。燒灶煮水,待鍋內湯沸,將米漿貼著鍋邊緣劃過,只消幾秒鐘,雪白的米漿受熱凝固為柔滑的鍋邊。黃炳生用鍋鏟將米皮鏟成小片后,順著鍋沿滑入,與沸湯中的香菇、魷魚、胡蘿卜絲相遇。湯底鮮美、鍋邊滑嫩、配菜添香,不消一會,一碗令遠近居民欲罷不能的溫暖就此誕生。

    掐指一算,小平鍋邊開業已有近20年的光景。春節前,許久未回延平的老客到店里一看,布局還是“老樣子”,一嘗,鍋邊味道如初。門口支著油鍋,炸油餅的香味傳遍店鋪內外;店內擺著木架,香腸、豆皮、鹵鴨翅等諸多鹵味整齊陳列;廚房里,鍋邊熱氣氤氳,交織鹵味的咸香,叫人食指大動……

    盡管小店的營業時間多屬寒冷的深夜,但小平鍋邊的生意從不冷清。這里的食客往往帶著一種“松弛感”:冬夜里,有人穿著厚厚的卡通睡衣和拖鞋前來;有人酒后散步至此,來上一碗鍋邊散散醉意;也有三五年輕人提前約好,騎著摩托車到店里碰頭。端上一碗鍋邊,“吸溜”一口熱湯,搭配鹵味、熱油餅,似乎白天所有的疲憊都能隨著熱湯一口口地被治愈。“習慣了這個味道。”一位老顧客這樣說道。這種味道樸實卻無法割舍,滋味早已在舌尖“生根”。

    一碗熱騰騰的鍋邊,配上一碟飄香的鹵味和油餅,是許多食客在小平鍋邊點餐的“標配”。

    經營一家夜市鍋邊,其辛苦程度不言而喻。除春節、中秋、端午等傳統節日外,小平鍋邊幾乎全年無休,從傍晚到凌晨的忙碌與熱鬧成了梅園一道固定的風景線。黃炳生說,專注夜市生意原本只是擺攤時的無奈選擇,有了店面后,何時開店不受限制,但十多年的習慣已經讓店主與顧客“雙向奔赴”,“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小城居民早已習慣于在每一個夜晚與美食相約。

    晚上11時許,許多食客來到小平鍋邊尋覓美食。

    生意忙碌,以至于黃老板有時的“不思進取”都有了理由。常有住得遠的客人向黃炳生抱怨為什么不入駐外賣平臺,而他只能在得空時無奈地留下一句“忙不過來”。

    在延城的外賣地圖上,也曾有過小平鍋邊的身影。2020年,小平鍋邊的生意由小攤移進店面,還入駐了兩個外賣平臺,生意紅紅火火。但一到開門迎客時,店內常常忙得連到店的顧客都難以顧得周全,更別說做好外賣生意。“每次聽到店里等餐的顧客開玩笑地問‘老板,這碗鍋邊要我等到天亮嗎’,我都感覺愧對他們。”黃炳生說,最后,他還是決定退出外賣平臺,專心做好眼前的每一碗鍋邊。

    時間來到凌晨3時,小平鍋邊將要打烊。店鋪四周重回寂靜,車輪碾過路面的聲音清晰可聞,但“小平鍋邊”的燈光依然溫暖,黃炳生還留在店內打掃清理,為下一場“夜會”做準備。一碗鍋邊,濃縮小城的味道,延城的深夜因這些微小的溫暖與煙火味,更顯鮮活。(張俁辰) 

    更多>>延平新聞
    更多>>福建新聞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地址:南平市延平區江濱中路461號
    辦公電話:0599-8807868   E-mail:ypqxcb@163.com  閩ICP備12013949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14090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210017
    延平新聞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9-8838603   舉報郵箱:ypxw6161267@163.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閩公網安備 350702021000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