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黨建】打造黨建品牌 凝聚發展力量|延平區司法局黨總支:黨建引領 法治為民
2024-11-29 16:11:51? 作者: 來源: 責任編輯:
|
編者按:為深入貫徹省委“三爭”行動,落實市委“五增”目標,延平區圍繞模范機關創建,聚焦打造“閩江之珠·門戶城市”,展示黨政機關名片,持續開展區直機關“一黨委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黨建品牌創建活動,把各機關黨組織打造成為堅強戰斗堡壘。 為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延平區組織機關黨組織在延平新聞網開設“機關黨建品牌”專欄,對區直機關優秀黨建品牌進行集中展示,如延平區委辦公室黨支部“擔當引領守初心、凝心聚力三服務”,延平區人大常委會機關黨支部創新建立人大主席團(人大工委)兼合式黨支部等,讓廣大機關干部領略機關黨建“圍繞中心、建設隊伍、服務群眾”的時代風采,助力機關黨建工作增創特色,推動形成比學趕超、爭先進位的濃厚氛圍,提質增效,全方位助推延平“二次創業”。 延平區司法局黨總支 黨建引領 法治為民 一、品牌內涵 延平區司法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機關黨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司法行政業務,打造“黨建引領 法治為民”黨建品牌,全面推動機關黨建和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充分發揮司法行政在惠基層民生,促和諧穩定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創建措施及成效 在創建“黨建引領 法治為民”黨建品牌過程中,延平區司法局以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為切入點,總結提煉出“四強四促”黨建工作機制,即“強化學習促提升、強化黨性促擔當、強化引領促發展、強化黨風促作風”,持續激活黨員干部隊伍凝聚力和戰斗力,實現黨建與業務雙促進雙提升。2023年8月,局機關第一支部獲評“五星級黨支部”。 (一)強化學習促提升,在思想建設上實現深度融合 聚焦政治機關建設,重點圍繞黨史學習教育、第二批主題教育、黨紀學習教育等學習主題,打造“四輪+雙翼”理論學習機制。即以班子“領學”、支部“研學”、青年“精學”、黨員“自學”為四輪驅動,以“理論+司法行政業務”學習研討模式為雙翼提振,確保黨員干部思想建設鞏固到位,理論學習不折不扣落實。2024年以來共開展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15次,各支部集體學習29次,研討14場次。同時,著力構建黨建業務相融合的活動載體,進一步推動黨員干部學習成果轉化。定期舉辦青年干部演講比賽、司法行政系統知識競賽、崗位大練兵大比武等活動,持續激發黨建業務融合的創造力。2024年以來,累計舉辦各類活動6場次。 (二)強化黨性促擔當,在隊伍建設上實現深度融合 結合開展第二批主題教育、黨紀學習教育等契機,組織黨員干部前往南山吉溪、塔前菖上,西芹東方軍革命司令部等紅色陣地,開展重溫入黨誓詞、參觀革命舊址等黨日活動,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在“爐下之問”“夜話經濟”等實踐活動中,組織黨員干部為生態發展轉型項目現場出謀劃策,為法治護航企業經濟發展爭相獻計,彰顯新時代司法行政黨員干部的擔當作為。同時,結合司法行政工作實際,制定單位年度“驚喜點”并序時推進落實。梳理機關黨建陣地資源清單,對外開放評理聊法亭、小水門法治長廊、楊真法治公園、武夷香榭法治長廊等黨建陣地4處,實現黨建陣地共享,學習資源普惠。在文明創建、防汛救災、“平安三率”等實踐活動中,積極引導黨員干部深入結對社區、鄉村開展志愿服務。2024年以來共開展志愿服務21場次,參與黨員干部60余人次。 (三)強化引領促發展,在法治建設上實現深度融合 1、黨建賦能平安和諧“凝聚力”。一是“1+N”溯源治理體系走深走實。在區委統一領導下,以黨建促矛盾糾紛化解為主線,發揮各區直部門、行業協會、基層自治組織黨員力量,畫好黨建促基層治理“最大同心圓”。推行當年帶動區法院民商事收案率下降13%,今年以來全區群眾來信來訪來郵同比下降32.5%,相關經驗做法先后在《中國改革報》《法治日報》《閩北日報》刊登推廣。二是黨代表參與調解工作機制成效明顯。在21個鄉鎮街道建立“兩代表一委員”(即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調解員庫,現全區共有“兩代表一委員”調解員315名(其中黨代表104名)。機制建立以來,共有效化解矛盾糾紛23件。三是片區聯調、三級聯動工作機制日臻完善。通過吸納黨建指導員、村居老黨員老干部等資源,著力構建片區級、鎮級、區級三級調解平臺,在15個鄉鎮實現片區調解室全覆蓋,今年以來共依托片區調解室化解各類矛盾糾紛84件。 2、黨建增添法治惠民“新活力”。一是法律援助紓解民憂。近年來,區法律援助中心黨員干部立足崗位做貢獻,持續為農民工、殘障人員、未成年人等弱勢群體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2024年以來共辦理援助案件數量301件(其中36起為弱勢群體維權案件),為受援人免收法律服務費用150.1萬元,挽回經濟損失或取得利益358.05萬余元。2024年3月延平區法律援助中心獲評“全國法律援助工作先進集體”。二是普法宣傳回應民需。在推進“八五”普法工作中,突出黨員干部示范作用。今年以來,黨員干部共參與開展各類普法宣傳36場次,受教育面達2萬余人。充分吸納村居黨支部書記、老黨員加入“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隊伍,實現以黨建帶動新農村法治教育工作全面提升。2023年11月首次成功在延平舉辦全市法治陣地現場會。三是公益服務普惠民生。區司法局機關支部與福建亞軒律師事務所黨支部、南平婦幼保健院第二黨支部以及塔前鎮菖上村黨支部開展聯合共建。通過資源共享、活動共建,進一步發揮司法行政、醫師、律師等行業黨員在基層公益服務中的先鋒模范作用。 3、黨建激發品牌建設“內驅力”。一是推進社區矯正品牌建設。聚焦社區矯正領域,以黨建拓展共建共治新路徑。組織全區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至南山鎮吉溪村參觀閩江地下航線陳列館,以紅色啟迪心智,以黨性感化思想。2024年3月,“‘未’愛啟航”未成年社區矯正教育幫扶品牌經驗做法獲省司法廳主要領導批示肯定。二是打造知識產權調解名片。作為全市首家專門面向知識產權領域的調解中心,延平區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持續推進標準化建設,引入黨員專家顧問,實現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打造的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三個一模式,被列入全省優化營商環境推廣經驗。今年以來共受理知識產權案件79件,相關經驗做法先后在《福建改革情況》《福建省司法行政動態》《閩北日報》刊登推廣。 (四)強化黨風促作風,在紀律建設上實現深度融合 一是抓好鐵規禁令落實。緊盯“關鍵少數”、重點崗位,每年召開全區司法行政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和反腐敗工作會議,組織黨員干部簽訂承諾書,嚴格落實新時代政法干警“十個嚴禁”、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深化治理司法人員與律師不正當接觸交往工作,按季度記錄相關情況并上報。二是強化黨風廉政教育。結合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原原本本學習貫徹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充分運用紀檢監察機關、本系統領域通報案例及警示教育片,開展警示教育活動及現場教學,切實提升黨員干部廉政意識,鞏固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