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延平之四御史
2024-11-26 08:49:56? 作者: 來源:美麗延平 責任編輯:肖練冰
|
御史,官名。從周朝至清末,兩千多年來均有御史這個官銜。歷代御史的職能有所差異,但反腐敗是御史的重要職責。歷史印證中國有反腐倡廉的優良傳統。明代的御史屬于中央都察院,官稱左右都御史,官階為二品。明代南平劉璋、羅明、胡瓊、游居敬等四人曾擔任過御史。劉璋、羅明、游居敬均為右副都御史,胡瓊為山西道御史。明代當官要比現在難,不僅要遠離家鄉,從南方到北方,四御史曾在遙遠的甘肅、陜西、四川、云南、貴州等地任職西北邊陲是多民族地區,民族矛盾突出,同時地方政府弊政多,官吏腐敗嚴重,再之,封建制度對大臣的懲罰十分殘酷,甚至沒有人性,稍不小心將遭問罪、殺頭、廷杖、流放等。當御史要剛直不阿,鐵面無私。因此也常被奸臣陷害和彈劾。胡瓊、羅明、游居敬都遭過問罪。胡瓊在嘉靖朝時被廷杖打死在殿階下。 胡瓊、字國華、號九峰子,南平仁州里人(今大橫鎮或黃墩街道),明正德辛未(1511年)進士,官至山西道御史(一道管數?。T诩尉富实邸按蠖Y議”事件中,胡瓊被廷杖而死。 “大禮議”是什么事件呢?明朝第十一任正德皇帝朱厚照英年早逝,三十歲就死了,沒有兒子。朝廷內閣首輔楊廷和等以遺詔迎朱厚熜(正德的堂兄)入繼大統,為皇帝,即第十二任嘉靖皇帝。后來嘉靖皇帝要追封父母為皇考、皇妣(皇考即亡父的尊稱,皇妣即亡母的尊稱),但按傳統禮制,嘉靖繼承正德皇位,應該追封正德朱厚照為父親,稱皇考,親生父親朱佑杭應為皇叔考。朝廷內以張璁為首的幾個大臣建議應以嘉靖的親生父親為皇考。由此朝議中產生了兩派。嘉靖皇帝命廷臣集議,史稱“大禮議”一派為正統派,稱正德為皇考,一派為反正統派,以嘉靖的親生父親為皇考?!按蠖Y議”反復議了三年沒有結果。后來,嘉靖皇帝下令追封親生父親為皇考,稱恭穆獻皇帝,立廟京師,引起群臣大憤。胡瓊等一百三十多位文武百官,苦諫力爭,要嘉靖皇帝改正統而不嗣的錯誤,要尊重歷代不易的傳統,追封正德皇帝為皇考。嘉靖皇帝大怒,將一百三十四人關進監獄,十六人被廷杖致死。其中胡瓊,他可能有心臟病,在廷杖中被打死。 廷杖。古代對大臣的一種體罰,大臣如果勸君主改正錯誤的或不俟朝命的,杖責于皇殿的階下,謂之廷杖,戲劇舞臺,影視上常見此情節,示辱而已,如父親打兒子的屁股。正德初,奸臣劉瑾專權,便脫去衣服杖打,體弱有病的老臣怎不杖死呢?以現代的價值觀,胡瓊死得不值。但歷代對胡瓊之死多加贊譽,并載入明史人物傳。胡瓊墓在水南南莊,即今江南新城。 游居敬也曾遭受廷杖。游居敬是南山鎮鳳池人,嘉靖壬辰(1532年)進士,嚴格執法,毫不容私。他長期在四川、貴州、云南任職。西域地區官員橫行霸道,社會治安混亂。游居敬聯合云貴川三省兵力,整治強奪府印、擅立作亂的割據勢力。有一次,游居敬被捉至貴州邊界,他才十六歲的兒子游于北追趕五百里救父。居敬曰:“孝哉,兒也?!焙笏患槌紡椲溃白?,謫戍碣石”,受廷杖后被下放到河北昌黎。嘉靖皇帝死后,穆宗隆慶皇帝即位,赦歸,才得到平反,調回朝廷任左右刑部侍郎。不久,奸臣高拱專權,排斥異己,提拔親信。游居敬上疏,被高拱扣發工資三個月。居敬氣憤地辭官回到延平,四個月后便被氣死了。任何時代,清官都是難當的。 羅明,成化二年(1466年)進士,從河南道監察御史升至右都御史,長期在“番胡參錯,號稱難治”的甘肅、陜西任職。大西北貧窮落后,“饑民相食”,官府仍向窮人索賄。羅明到甘肅后,嚴整紀律,治理宿弊,以息橫斂,各地的“墨吏”(貪官)紛紛辭職。朝廷認為羅明治理新疆哈密(明屬甘肅)有功,璽出褒獎,并晉升其為工部右侍郎。詔令尚未傳到甘肅,羅明因舊病復發,英年早逝,死于甘肅敦煌。他的兒子羅云麟才十五歲,萬里迢迢從甘肅敦煌徒步扶著父親的靈柩,歸葬延平城南寶云山麓(今屬水南街道)。 延平四御史中,劉璋最幸運。他是天順元年(1457年)進士,生于明朝鼎盛時期,政治環境、社會環境較好,國家尚安定。劉璋垂官四十年,一帆風順,官至工部尚書,加太子少保,是延平歷史上唯一的一品高官,享年八十三歲。 志書說:“南平人,皆是清官。”這種評價也許是溢美之詞。但品讀四御史的傳記,他們官居高位,卻潔身律己,清政廉明。劉璋“俊素廉慎,望孚朝野”;羅明“清介謹慎,始終一致”;胡瓊“私室不蓄一錢”;游居敬“衣粗食糲,一蓆十年”??芍^“一江明月,兩袖清風”。他們是明代紀檢監察干部的楷模。 劉、羅、胡、游死后,除胡瓊因言官被杖死外,其他三人均賜祭葬,也就是國葬。明朝沒有國旗,無下半旗,但葬禮相當隆重。如游居敬死后,明萬歷皇帝派官員張尚文到延平府宣讀皇帝祭文曰:“唯爾性資雅厚,才質通明……訃音來上,恤典宜頒,治葬飾亡,遣官諭祭……”高度贊揚游氏功績。 羅明、羅云麟父子,胡瓊、胡庭椿父子,游居敬、游于北父子,這些官二代、官三代忠貞孝順,感動了歷代延平人,可稱“忠孝兩全”,垂世不朽。(劉光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