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共南平市延平區委宣傳部
    承辦:南平市延平區融媒體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延平新聞網 > 區直 > 正文

    延平4所學校36位教師赴閩侯,開展“訂單式”實地跟崗學習

    2024-11-22 09:21:33? 作者:   來源:閩北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清風疏朗,山河已秋。10月以來,延平區教育系統聚焦區委、區政府新時代山海協作中心工作“一盤棋”,錨定“做得最好”,奮楫篤行于山海融合的“深水區”,緊扣該區之“所需”及“所能”,開展了為期一周的“訂單式”實地跟崗學習,延平與閩侯山海教育融合正步入沉浸式體驗階段,36位來自延平區屬4所學校的教師來到閩侯跟崗學習。

    “我所拜師傅為閩侯縣實驗小學數學老師程文敏,跟崗學習階段,程老師的‘知識復盤教學教法’讓我受益頗深。她的教學法是——每節課,讓學生整理學習筆記,從‘學了什么’‘會了什么’‘注意什么’三個方面進行知識梳理,老師再通過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復述,當堂對知識進行復盤。每一周,要求學生對不同類型的題目歸類、總結方法,建立學科模型,老師再通過原題再現、錯誤分析、問題解答等環節隨機抽查,以此不斷強化核心素養培養。”談及跟崗一周的感受,夏道中心小學教師鄧小麗深有感觸。

    新光學校教師陳淑芳介紹說,在閩侯縣上街實驗學校跟崗學習期間,我們參與了學校晨會、課后服務,主動融入學校管理,和當地教師們一起聽課評課,多維度地滲透研訓要領,欣喜地將嶄新的教學理念和管理經驗裝進了此次的“行囊”中,尤其是親身感受到該校教師勤勉敬業的教育家情懷。比如日常午休,老師們有時會利用這個時段,對當天課程存在問題的孩子進行作業輔導、對課文的背誦給予把關;同時在生活中積極為學生排憂解難,讓一些特殊家庭的孩子們的內心不再自卑,變得和普通孩子一樣開朗自信。

    “閩侯此行的跟崗對象,我們明確為學校二層行政班子成員、一線骨干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強調跟崗對象要主動融入閩侯縣對接校的日常管理、課程實踐和研究性探討活動中。實地跟崗結束后,老師們積極分享跟崗學習心得。”延平區教育局基礎教育負責人道。

    “作為一所職業類學校,我們一行3人,特別關注和學習閩侯縣職業中專學校在專業建設、實訓基地建設以及校企合作方面的成功經驗。該校深化產教融合,緊密對接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建立多個高水平的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了多元實踐機會。這種‘面向市場,學以致用’的辦學理念,正是我們所追求和向往的。”南平機電學校黨支部副書記鄢勇堅、教研室主任歐文靜對比山海兩地差距,對閩侯縣職業中專學校的典型做法給予了大大的點贊。

    山止川行,風禾盡起。如何借力跟崗學習,找到南平市第九中學等4所學校教師的“最近發展區”,實現理念更新和能力進階,延平區教育相關負責人指出,線下跟崗有時限,線上跟崗無極限,我們聚力在有的放矢中“跟”出高質量且“崗”上見真章。下階段,我們將通過實施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四課五研”(“四課”:多元備課、嘗試上課、研課磨課、展示優課。“五研”:教學目標、活動設計、技術運用、教學內容、作業板書)跟崗模式,逐步放大跟崗“亮度”,以“照耀”教師專業拔節生長之途。

    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延平區教育局主要負責人表示,教師成長之路多了山海教育協作跟崗學習的引領延伸,舉跬步以至千里,積小流以成江海,我們將積極在新課程改革領域跟著閩侯縣教育發展的步伐實現借道超車,致力打造出延平“七商教育”新顏值。(于培洋 陳艷莉)

    更多>>延平新聞
    更多>>福建新聞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地址:南平市延平區江濱中路461號
    辦公電話:0599-8807868   E-mail:ypqxcb@163.com  閩ICP備12013949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14090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210017
    延平新聞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9-8838603   舉報郵箱:ypxw6161267@163.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閩公網安備 350702021000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