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共南平市延平區委宣傳部
    承辦:南平市延平區融媒體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延平新聞網 > 延平新聞 > 正文

    龍舟賽圓滿收官,這些精彩花絮不容錯過!

    2024-11-11 11:31:33? 作者:   來源:閩北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11月8日至9日,2024年中國龍舟公開賽總決賽暨“長富杯”大武夷環閩江龍舟邀請賽在國家水利風景區閩江延平段舉行。本次比賽設專業組和大眾組,兩個比賽日內,來自山東、吉林、廣東、廣西、湖南、四川、重慶等地的700余名運動員組成33支龍舟勁旅在此展開激烈角逐。

    這已是全國性水上龍舟運動賽事第五次在南平市延平區舉行。賽里賽外有哪些精彩亮點?全國各地的龍舟好手們帶來了哪些獨家故事?請跟隨記者一起來到延平湖畔,挖掘龍舟賽的精彩花絮。

    本土力量亮風采

    開幕式上,率先巡游的傳統龍舟延平號、成功號的旌旗隨風飄揚。

    “延平號和成功號誕生于2020年,自那以后,每逢延平舉辦全國性龍舟賽事,都由我們打頭陣,帶領五湖四海的龍舟選手們巡游閩江延平段。”延平號傳統龍舟隊劃手徐新琴分享,隨著登場次數增多,許多省內外龍舟選手慢慢了解了“成功號”“延平號”的文化內涵,這讓隊員們感到十分自豪。

    成功號和延平號的64名隊員是來自延平各行各業的龍舟愛好者,其中,在巡游中扮演“領頭羊”角色的“延平號”上,32名隊員均是女性。“我們想借此告訴大家,女性在龍舟賽中同樣有力量!”同為延平號劃手的郭文俊說道。

    在水上,鐫刻著延平印記的延平號、成功號引領著來自全國各地的龍舟隊伍前行。在岸旁,一杯來自本土的好牛奶正以傳承龍舟精神、助推全民健康的方式,與國家級賽事攜手共進。

    作為獨家冠名商和獨家指定用奶企業,本次賽事期間,福建長富乳品有限公司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為參賽選手及觀賽群眾提供富含活性營養的巴氏鮮奶。

    “我們深知,體育事業是‘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龍舟運動深受大眾喜愛,其倡導的積極、健康生活理念,與我們助力國民健康素養提升、推動健康產業發展的目標高度契合。”福建長富乳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何水雙表示,長富乳品作為中國奶業20強、國家優質乳工程標桿示范企業、本土的綠色民生食品代表性企業,始終秉承“為國人打造一杯好牛奶”的理念,希望通過贊助龍舟賽事,在助力賽事發展的同時,向觀眾傳遞健康理念,號召更多人注意身體健康、培育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入全民健身的浪潮。“接下來,我們將繼續關注、支持各類體育賽事,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健康、快樂的體驗。”何水雙說道。

    小鼓手挑戰大舞臺

    吉林學子跨越千里參賽

    一家三口“齊上陣”,龍舟文化代代傳。

    在七百多人的參賽選手中,一位年僅12歲的小鼓手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別看陳宇震年紀小,他是老隊員了。”奇瑞風云紅龍龍舟隊領隊林金才說,陳宇震受父母熏陶,從小就愛上了龍舟文化,7歲便開始和父母一起練習劃龍舟,一家三口在訓練場上亦師亦友,在家經常交流劃龍舟文化與訓練心得。“去年,宇震也作為鼓手參賽了。”陳宇震的父親陳愛偉說,劃龍舟不僅能鍛煉體魄、磨礪心性、提升團隊協作能力,還能身體力行地傳承、弘揚龍舟文化和龍舟競技精神,“以后我會繼續支持孩子的愛好。”

    奇瑞風云紅龍龍舟隊的小鼓手陳宇震(圖中)

    比賽結束后,北華大學龍舟隊隊員們集合在主舞臺合影留念。跨越兩千多公里參賽,從寒冬的吉林來到金秋的延平參賽的小伙、姑娘們,有些“樂不思蜀”:“這里山青、水清,空氣含氧量高,我們都舍不得回去了。”隊員曹雪怡說,她已經準備好和同學們嘗嘗劍津筍燕、峽陽膀蹄煲等延平美食,如果時間足夠,還想“打卡”一些影視劇的取景地。

    北華大學龍舟隊選手賽后合影留念

    勝不驕,敗不餒

    中國龍舟公開賽創辦于2011年,是中國龍舟協會重點打造的品牌賽事,也是目前國內競技水平最高、受關注度最高、群眾參與面最廣的龍舟賽事之一。比賽結束后,每支隊伍都以這場強強碰撞的頂級賽事為契機,開辟未來努力的方向。

    奇瑞風云紅龍龍舟隊:“去年,我們以25秒多的成績獲得了大眾組100米直道賽第一名。今年雖然還是25秒多,但拿了第二。”奇瑞風云紅龍龍舟隊劃手肖嚇俤認為,這說明賽事水平正不斷提升,競爭對手的實力也越來越強。“接下來,我們在訓練中會以更快的速度要求自己。”肖嚇俤說。

    福州長樂匯泉龍舟隊 

    本次賽事中,福州長樂匯泉龍舟隊獲得“大滿貫”,包攬男子組100米、200米、500米直道賽,3000米繞標賽的冠軍,榮獲男子組團體總成績第一名。“我們將好好總結、從頭開始、繼續努力。”福州長樂匯泉龍舟隊教練阮連錦表示,他們團隊剛結束第15屆亞洲龍舟錦標賽、2024第四屆國際龍舟聯合會世界杯的比賽,特地趕往延平參加本年度中國龍舟公開賽收官之戰。

    參加龍舟巡游的福州長樂匯泉龍舟隊

    聊城大學龍舟隊:“滿意滿意,‘大滿貫’!”在確認賽事結果后,聊城大學龍舟隊隊員譚景興奮地說道。聊城大學龍舟隊是名副其實的明星團隊,這支由“00后”隊員組成的年輕勁旅每年在全國性水上龍舟賽事中獲獎不斷,本次比賽摘下了女子組100米、200米、500米直道賽的桂冠,獲得了女子組團體總成績第一名的好成績。“我們回去依然會刻苦訓練,畢竟強中還有強中手。” 譚景表示。

    聊城大學龍舟隊

    龍舟賽牽續水上環帶情

    龍舟不僅是一項體育運動,更帶著根植血脈的文化印記。福建省龍舟協會會長林遠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龍舟運動、龍舟文化與當地特色巧妙結合下的文體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能夠讓辦賽價值“最大化”。在今年龍舟賽的賽事上,就有不少在閩江河畔長大的八閩子女沿著閩江緣、龍舟情,以來延參賽為契機,探索這座閩江源頭所在地的文旅魅力。

    延平城全景(章盛德 攝)

    大眾組團體總成績第一名的閩侯賴茅龍舟隊常年在福州光明港訓練,那里是福州市區內河流入閩江的水道。地緣相鄰、水緣相依,讓閩侯賴茅龍舟隊的隊員們對延平充滿親切感。

    在開幕式上,龍舟巡游閩江延平段水域

    “能來到閩江零公里處比賽,感覺還是挺不一般的。”劃手施宇杰是閩侯賴茅龍舟隊最年輕的隊員,對于賽后探索延平風景美食的“微旅程”,他充滿期待:“聽說四鶴步行街有很多特色小吃,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去‘打卡’了。”教練丁力則表示,除了買些板栗餅做伴手禮外,他還計劃在周末有空時帶家人來延品嘗鄭成功文化宴,乘游船欣賞三江六岸夜景。

    四鶴步行街

    賽時,泛舟母親河源頭,賽后,先漫游閩江源頭延平,再乘上游船,前往大洲島、斜溪洲頭,一路漫游前往古田、閩侯等地,開啟“聯山接海”的旅程……緣起龍舟,卻又不止于比賽,沿岸縣(市、區)的選手與延平能夠不斷“有約”,得益于延平區委、區政府在推動文體旅融合發展上的不斷努力。

    大洲島(章盛德 攝)

    斜溪村清水景觀平臺

    近年來,延平區委、區政府圍繞市委、市政府關于打造“閩江航運+文旅品牌”的工作部署,持續深化大武夷閩江水上環帶旅游聯盟聯動發展,本次比賽特別邀請古田、閩侯、倉山、臺江等環閩江縣(區)的4支龍舟隊伍參加大眾組比賽,探索在“體育+”融合發展之路中,開辟做好“一江水”文章,擦亮“閩江之珠·門戶城市”名片的新途徑。

    “我們希望通過舉辦龍舟體育賽事,促進新時代山海協作走深走實,推動閩江沿線區域經濟、文化、旅游等多方面合作,與環閩江縣(區)構建資源共享、客源互送、優勢互補的山海一體化發展格局。”延平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和華表示,將此次賽事的創新嘗試為起點,繼續通過多元化融合激活文體旅業態,讓文旅興區的“延平路徑”更加特色化、差異化。

    新聞多一點

    一場龍舟收官戰 無數位幕后英雄

    9日,2024年中國龍舟公開賽總決賽暨“長富杯”大武夷環閩江龍舟邀請賽圓滿落幕。讓來自全國各地的嘉賓讓乘興而來、盡興而歸,本土市民朋友直呼精彩的賽事背后,離不開無數工作人員在賽場內外默默地守護與付出。

    “同志您好,擔心危險,請您稍微退到警戒線外拍攝。”南平市森林消防大隊消防員勸導市民的危險行為。據了解,為保障全國性水上賽事順利進行,保護臨水運動員、嘉賓、觀眾等生命安全,南平市森林消防大隊派出50名消防員、2艘皮劃艇參與臨水勸導、水上應急救援工作。“我們志愿出動了18位救援人員、4艘救援艇參與救援保障工作。” 延平區藍天救援隊隊長魏建平介紹,希望為賽事貢獻一些民間公益力量。

    南平市消防大隊消防員在岸邊巡邏

    延平區藍天救援隊隨時準備展開救援

    盡管是水上賽事,路面上的交通秩序仍然重要。據南平市交警支隊延平大隊城區一中隊負責人林建平介紹,龍舟賽期間,共有60多位交警在賽區附近維持交通秩序、引導觀眾有序停放車輛,提早為運動員、裁判員等開辟食宿點與賽場之間的通道等。此外,延平區公安部門增派警力在賽道沿線重要路段和觀眾席周邊維持秩序。

    延平公安在賽場周邊維持秩序

    盛大的全國性賽事,延平湖畔站滿了觀眾。“我們也想親眼看龍舟賽。但我們更愿意堅守崗位,在賽場運動員休息區做好后勤保障工作。”閩北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志愿者陳欣欣說,63位學生志愿者提前了參與心肺復蘇、海姆利克急救法等技能培訓。據悉,延平區醫院為此次比賽安排了4組8位醫護人員現場坐診。(林水鑫 程若蘭 李思恩 楊擎威)

    醫護工作者為隊員測量血壓


    更多>>延平新聞
    更多>>福建新聞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地址:南平市延平區江濱中路461號
    辦公電話:0599-8807868   E-mail:ypqxcb@163.com  閩ICP備12013949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14090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210017
    延平新聞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9-8838603   舉報郵箱:ypxw6161267@163.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閩公網安備 350702021000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