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共南平市延平區委宣傳部
    承辦:南平市延平區融媒體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延平新聞網 > 延平新聞 > 正文

    小山村同樣也能有大發展,看延平際洲村的“五一計劃”

    2024-08-21 09:11:36? 作者:   來源:閩北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村口的停車場建設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沿溪的景觀護岸建設初具規模,林下步道施工隊已經進場,食用菌大棚里“播菌”忙……19日,記者走進延平區王臺鎮際洲村,感受到小山村發展的勃勃生機。

    “我們村是王臺鎮最小的行政村,全村只有2個自然村,共有124戶456人。”際洲村黨支部書記張金生說,際洲村雖小,但四周青山環繞,綠水長流,自然風光優美。“小山村同樣也能有大發展。”

    1998年,際洲村因洪災水毀搬遷至現在的新址,村民們住上了統一規劃修建的新房。2003年,因建設照口電站,際洲村整村被列為庫區移民村。

    20多年來,際洲村不僅依托庫區移民政策完成了基礎設施建設,更是充分發揮濱溪特色、古渡碼頭資源、自有生態環境等優勢,不斷夯實庫區文化建設、謀求產業發展。

    尤其是近年來,鄉村振興的春風,讓這個小山村更顯盎然生機,越發秀麗,該村先后獲評省級“森林村莊”、區級“美麗鄉村”稱號。

    圖片

    “這些年,在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際洲村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缺乏支柱產業,讓村子的發展后勁略顯不足。”38歲的張金生是一名退役軍人,返鄉創業的他坦言,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核心,是鄉村形成自我造血能力的關鍵。“我們一直在改革探索中前行,尋找適合本地的支柱產業。”

    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支部。黨建引領是鄉村振興的最大保障和強力支撐。在王臺鎮黨委的指導下,際洲村“兩委”班子把抓村集體經濟、產業發展作為主要工作,因地制宜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

    “去年,我們重新盤活了村里原有的30畝食用菌大棚,并與順昌縣的食用菌企業合作,發展食用菌產業。”張金生說,“目前,大棚里種植了大球蓋菇、姬松茸、平菇、豬肚菌和竹蓀等食用菌,長勢都不錯,估計能給村財增收不少。”

    圖片

    不僅如此,王臺鎮按照市、區兩級的部署,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認真踐行“兩山”理念,統籌布局,依托際洲村山水林田島等可利用自然資源,引進新業態,謀劃“閑趣際洲”項目,實施際洲村“五一計劃”,即:一個核心、一棟民宿、一座島嶼、一條水岸、一個產業,努力打造一個生態休閑、富有“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意境的水美鄉村。

    “‘閑趣際洲’項目計劃分兩期建設,一期計劃投資550萬元,重點對際洲古渡碼頭、漁民生產碼頭進行改造,建設臨江竹下步道、生態停車場及擋墻,并對村莊沿線環境進行提升。”王臺鎮副鎮長吳寒介紹,項目以富屯溪水岸作為帶,串聯水岸周邊節點,打造一帶兩心三點的空間布局,旨在進一步改善移民生產生活宜居狀況的同時,為際洲村的“五一計劃”及后續產業招商引資等完善硬件配套。

    吳寒還表示,項目二期計劃建設鄉村會客廳、田間九舍,改造際洲島等,旨在完善際洲村綜合服務能力,打造具有際洲特色的鄉村名片。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際洲村雖小,但發展目標明確。”張金生感慨地說,今后,際洲村將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走好鄉村振興路。“綠水青山不僅能把‘詩與遠方’帶到身邊,也會把好日子帶到眼前。”(盧國華 文/攝)


    更多>>延平新聞
    更多>>福建新聞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地址:南平市延平區江濱中路461號
    辦公電話:0599-8807868   E-mail:ypqxcb@163.com  閩ICP備12013949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14090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210017
    延平新聞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9-8838603   舉報郵箱:ypxw6161267@163.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閩公網安備 350702021000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