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共南平市延平區委宣傳部
    承辦:南平市延平區融媒體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延平新聞網 > 正文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

    2024-07-22 08:46:03? 作者: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肖練冰

    七、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24)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在產權保護、產業補貼、環境標準、勞動保護、政府采購、電子商務、金融領域等實現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擴大自主開放,有序擴大我國商品市場、服務市場、資本市場、勞務市場等對外開放,擴大對最不發達國家單邊開放。深化援外體制機制改革,實現全鏈條管理。

    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提供更多全球公共產品。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建立同國際通行規則銜接的合規機制,優化開放合作環境。

    (25)深化外貿體制改革。強化貿易政策和財稅、金融、產業政策協同,打造貿易強國制度支撐和政策支持體系,加快內外貿一體化改革,積極應對貿易數字化、綠色化趨勢。推進通關、稅務、外匯等監管創新,營造有利于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制度環境。創新發展數字貿易,推進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建設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設全球集散分撥中心,支持各類主體有序布局海外流通設施,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設國際物流樞紐中心和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健全貿易風險防控機制,完善出口管制體系和貿易救濟制度。

    創新提升服務貿易,全面實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鼓勵專業服務機構提升國際化服務能力。加快推進離岸貿易發展,發展新型離岸國際貿易業務。建立健全跨境金融服務體系,豐富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

    (26)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落實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推動電信、互聯網、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有序擴大開放。深化外商投資促進體制機制改革,保障外資企業在要素獲取、資質許可、標準制定、政府采購等方面的國民待遇,支持參與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協作。完善境外人員入境居住、醫療、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完善促進和保障對外投資體制機制,健全對外投資管理服務體系,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

    (27)優化區域開放布局。鞏固東部沿海地區開放先導地位,提高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開放水平,加快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格局。發揮沿海、沿邊、沿江和交通干線等優勢,優化區域開放功能分工,打造形態多樣的開放高地。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鼓勵首創性、集成式探索。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

    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澳門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深化兩岸融合發展。

    (28)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繼續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加強綠色發展、數字經濟、人工智能、能源、稅收、金融、減災等領域的多邊合作平臺建設。完善陸海天網一體化布局,構建“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絡。統籌推進重大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

    八、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和完善我國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豐富各層級民主形式,把人民當家作主具體、現實體現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各方面。

    (29)加強人民當家作主制度建設。堅持好、完善好、運行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健全人大對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監督制度,完善監督法及其實施機制,強化人大預算決算審查監督和國有資產管理、政府債務管理監督。健全人大議事規則和論證、評估、評議、聽證制度。豐富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內容和形式。健全吸納民意、匯集民智工作機制。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聯系服務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

    (30)健全協商民主機制。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健全深度協商互動、意見充分表達、廣泛凝聚共識的機制,加強人民政協反映社情民意、聯系群眾、服務人民機制建設。完善人民政協民主監督機制。

    完善協商民主體系,豐富協商方式,健全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以及社會組織協商制度化平臺,加強各種協商渠道協同配合。健全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的落實機制,完善協商成果采納、落實、反饋機制。

    (31)健全基層民主制度。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完善基層民主制度體系和工作體系,拓寬基層各類組織和群眾有序參與基層治理渠道。完善辦事公開制度。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完善企業職工參與管理的有效形式。

    (32)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完善發揮統一戰線凝聚人心、匯聚力量政治作用的政策舉措。堅持好、發展好、完善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更好發揮黨外人士作用,健全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制度。制定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法,健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制度機制,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系統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加強宗教事務治理法治化。完善黨外知識分子和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政治引領機制。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健全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工作機制。完善港澳臺和僑務工作機制。

    九、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須全面貫徹實施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協同推進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改革,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機制,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33)深化立法領域改革。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制度體系,建立憲法實施情況報告制度。完善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統籌立改廢釋纂,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完善合憲性審查、備案審查制度,提高立法質量。探索區域協同立法。健全黨內法規同國家法律法規銜接協調機制。建設全國統一的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信息平臺。

    (34)深入推進依法行政。推進政府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促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完善覆蓋全國的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完善重大決策、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機制。加強政府立法審查。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完善基層綜合執法體制機制,健全行政執法監督體制機制。完善行政處罰等領域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推動行政執法標準跨區域銜接。完善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雙向銜接制度。健全行政復議體制機制。完善行政裁決制度。完善垂直管理體制和地方分級管理體制,健全垂直管理機構和地方協作配合機制。穩妥推進人口小縣機構優化。深化開發區管理制度改革。優化事業單位結構布局,強化公益性。

    (35)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制機制。健全監察機關、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各司其職,監察權、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執行權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體制機制,確保執法司法各環節全過程在有效制約監督下運行。深化審判權和執行權分離改革,健全國家執行體制,強化當事人、檢察機關和社會公眾對執行活動的全程監督。完善執法司法救濟保護制度,完善國家賠償制度。深化和規范司法公開,落實和完善司法責任制。規范專門法院設置。深化行政案件級別管轄、集中管轄、異地管轄改革。構建協同高效的警務體制機制,推進地方公安機關機構編制管理改革,繼續推進民航公安機關和海關緝私部門管理體制改革。規范警務輔助人員管理制度。

    堅持正確人權觀,加強人權執法司法保障,完善事前審查、事中監督、事后糾正等工作機制,完善涉及公民人身權利強制措施以及查封、扣押、凍結等強制措施的制度,依法查處利用職權徇私枉法、非法拘禁、刑訊逼供等犯罪行為。推進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建立輕微犯罪記錄封存制度。

    (36)完善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機制。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深化律師制度、公證體制、仲裁制度、調解制度、司法鑒定管理體制改革。改進法治宣傳教育,完善以實踐為導向的法學院校教育培養機制。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強化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治理,制定專門矯治教育規定。

    (37)加強涉外法治建設。建立一體推進涉外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務、法治人才培養的工作機制。完善涉外法律法規體系和法治實施體系,深化執法司法國際合作。完善涉外民事法律關系中當事人依法約定管轄、選擇適用域外法等司法審判制度。健全國際商事仲裁和調解制度,培育國際一流仲裁機構、律師事務所。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


    1  2  3  4  5  6  


    更多>>延平新聞
    更多>>福建新聞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地址:南平市延平區江濱中路461號
    辦公電話:0599-8807868   E-mail:ypqxcb@163.com  閩ICP備12013949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14090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210017
    延平新聞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9-8838603   舉報郵箱:ypxw6161267@163.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閩公網安備 350702021000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