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共南平市延平區委宣傳部
    承辦:南平市延平區融媒體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延平新聞網 > 延平新聞 > 正文

    以“迅”應“汛”!全力以赴打好防汛“主動戰”

    2024-06-14 08:51:23? 作者:   來源:綜合來稿   責任編輯:肖練冰

    本輪強降雨過程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累計雨量大、疊加效應強,延平全區上下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精神,充分認識這輪持續性強降雨可能帶來的影響和危害,按照區委區政府工作部署,各級各部門迅速進入狀態,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僥幸心理、松勁心態,立足防大汛、抗大災、搶大險,毫不松懈抓好防汛救災各項工作。

    水南街道:“實在太感謝社區干部了”

    6月13日,受低層切變影響,延平區出現連續強降雨天氣,為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各街道社區迅速行動,第一時間組織干部深入轄區一線、靠前指揮,開展搶險除險工作,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全力以赴打贏防汛抗災這場硬仗。

    “雨越下越大了,大家不要在這里滯留了,我們會在樓棟群里及時更新雨情與水位變化信息,有需要幫助的朋友,請第一時間聯系樓棟網格員或我們的工作人員。”在水南街道橫排社區的一些低洼地帶,不時可以看到工作人員的勸導身影。“現在延福門水位已經超過警戒水位了,我們社區所在地勢較低,水位一般會比洪峰水位高,我們必須第一時間將氣象信息、預警、安全防范等信息傳遞到每家每戶。”社區工作人員告訴筆者,目前社區已經完成了低洼地帶商戶與住戶的安全轉移,所有工作人員都24小時待命,并分小隊不間斷進行巡邏,確保對危險區域群體保應轉盡轉,全力筑牢防汛的安全屏障。

    “實在太感謝社區工作者了,如果不是他們提醒及時,我可能就要在夢里被水淹了。”暫時安置在站前市場附近招待所內的一名經營者依舊心有余悸道,“當時真沒想到雨會下這么大,大家都說水淹不到,所以也就沒放在心上。”回憶起昨日社區工作人員上門來預警時,當時水位還在架空層以下,沒想到才一晚上的功夫,店鋪里就漫上了水。“還好撤得早,人和財物都已經安全轉移了。”作為一名肢體殘疾、平時都得拄著拐杖行動的人,他現在只覺得萬分慶幸。據悉,目前該市場負二樓商鋪已經進水,因為預警轉移及時,這里并未出現人員傷亡情況。

    “我們要發揮黨員的先鋒示范作用,將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積極做好各項防汛工作。”一名正在下村入戶的社區干部表示,為全力應對這次的持續降雨影響,街道上下團結一心、深入一線防汛救災,各社區通過微信公眾號、微信群、公示欄、LED、村村響、小喇叭等方式,積極推送防汛情況、應急措施等信息到村、到戶、到人,引導廣大群眾進一步提升安全防范意識,在加強自我防范的同時配合當地黨委政府做好防汛工作,力爭將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為安全度汛保駕護航。(李韌筠)

    西芹鎮:以雨為令向險行 聞汛而動護民安

    入汛以來,根據區委區政府的工作部署,西芹鎮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決克服麻痹松懈思想,進一步提高認識、認清形勢、明確任務,全力做好防汛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聞汛而動,吹響“集結號”。6月12日,區掛點領導下沉一線召開防汛工作推進會議,安排部署防汛工作,會議要求鎮村兩級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第一時間發動黨員干部下沉一線,各村掛點負責人、包村隊長、隊員和村兩委干部走遍所屬村隱患點,做到點位地理方位清、隱患現狀清、威脅人群清。高效組織開展各項防汛救災工作,把守土有責、守土盡責落到實處,確保轄區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努力把汛情對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和損失降到最低。會后,區掛點領導同鎮村干部到高陡邊坡等地進行巡查,第一時間了解雨情汛情。目前,累計發動400余名黨員干部到一線開展工作。

    夯實責任,筑牢“安全堤”。緊盯重點區域、關注重點人群、聚焦重點環節,連日來,西芹鎮組織人員開展險情摸排、農田排水、道路清淤等工作,安排專人對轄區地質災害隱患點、低洼地帶、河流溝渠等進行“拉網式”安全隱患排查,切實將責任落實貫穿防汛救災工作的全過程。同時,按照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的原則,對地災點人群逐戶開展“敲門行動”,及早通知和協助群眾做好防汛救災準備。目前各村組織人員共對地災點及高陡邊坡展開100余次巡查,轉移涉險群眾92戶214人。

    應急值守,織密“責任網”。時刻繃緊防汛安全弦,西芹鎮嚴格落實24小時全員應急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確保人員在崗在位,做好應急出動、搶險救援等工作。密切關注雨情、水情變化,加強巡查排查力度,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做到情況清、底子明,全力做好防范應對工作。同時,在防汛期間,充分運用“小微權力監督群”、村村通廣播、LED顯示屏等多渠道及時推送防汛指南,讓群眾第一時間了解汛情,及時發布風險提示及防汛預警,向群眾普及防汛防災知識,提升公眾防汛防災意識和自主避險能力。

    “降雨一刻沒有停,我們一刻都不能放松。”下一步,西芹鎮將嚴格按照上級部署,抓實抓細各項防御措施,加強值班值守,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林文艷)

    來舟鎮:時刻繃緊“防汛弦” 筑牢汛期“安全堤”

    為應對本輪持續性強降雨天氣,來舟鎮全面落實區委、區政府部署要求,根據應急響應等級,迅速行動,加強隱患排查,及時轉移危險區域群眾,全力做好防汛工作,堅決守牢安全防線,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強化組織領導,落實落細防汛措施。來舟鎮迅速部署防汛工作,及時傳達上級防汛備汛工作會議精神,要求鎮村兩級干部靠前作戰,在一線開展防汛指導與檢查工作,摸清各村(居)地災點、重點人群底數,妥善做好地災點人員轉移安置工作,排查、整改安全隱患,嚴格落實應急響應及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確保汛期各項防御措施落實落細。

    火速下沉排隱患,儲備物資保安全。各村掛點負責人下沉一線,帶領包村工作隊、村兩委開展巡查工作,截至目前,來舟鎮下沉干部87人次對轄區1座水庫、4處地災點、20處高陡邊坡、7處低洼地帶、2處在建工程進行拉網過篩式排查,儲備好橡皮艇1艘、救生衣30件、泡沫式救生圈45個、發電機1個等各類搶險救災工具和防汛應急保障物資,預置8輛鏟車、2輛挖機、2輛運輸車在轄區境內待命,30名應急救援隊員在鎮政府附近待命,從早、從嚴、從實做好防汛工作,確保群眾生命安全,平穩度汛。

    多維度強化宣傳,提高群眾防范力。來舟鎮突出本輪持續性強降雨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特點,開展全方位宣傳引導,加大汛期安全提示,提示大家遠離河道、水渠等危險區域。采取“線上+線下”的方式,啟動“村村通”廣播循環播放暴雨預警音頻,利用微信工作群、小微權力監督群、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及時將強降雨信息及氣象預警告知村民。同時,組織干部進村入戶,一邊宣傳非必要減少外出,一邊科普防范強降雨次生災害常識,增強群眾防汛避險意識,著力提高村民自救互救技能。截至目前,堅決果斷轉移安置危險區域人員61戶137人,確保人民群眾安全。排險道路險情1處,封閉管控巡護路段1處。

    下一步,來舟鎮將持續繃緊“防汛弦”,壓緊壓實“責任鏈”,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帶領全鎮廣大干部群眾齊心協力,抓實抓細各項防范措施,筑牢汛期“安全堤”。(應蕾)

    區交通運輸局:以“迅”制“汛” 筑牢交通安全防線

    “大伯,船舶錨泊系纜了嗎?”

    “你好,源福公司,水汾頭路段目前存在塌方情況,請要嚴格執行好‘四不發車’或者是改道運行,切記要確保車輛運行安全。”

    “車站要嚴格落實好上級的部署安排,保障人民群眾出行安全。”

    6月13日,在區委區政府的指導下,區交通運輸局派出3個檢查小組分別深入渡口、交通領域企業進行隱患排查,督促交通領域各企業落實關于防范暴雨工作部署安排。

    聞令而動、快速響應,面對連日來全區普降大雨、部分鄉鎮暴雨的情況,延平各鄉鎮街道、有關部門始終保持高度警惕,全力以赴打好防汛減災主動仗。

    “轄區內四個渡口從昨天起就全部停運了,我們每天都會巡查船舶系纜系泊情況以及人員值守情況。”大橫鎮干部表示,當前全體鎮村干部都下沉到一線,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制,對轄區高陡邊坡,客運渡口等點位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檢查防汛物資儲備情況,并通過上門入戶、村村響廣播、微信群等方式,廣泛宣傳防汛知識,提醒村民時刻關注預警信息,引導群眾及時做好防災避險工作,必要的時候全力配合做好轉移安置工作,切實增強群眾安全意識。據了解,入汛以來,地方海事發展中心累計發送各類宣傳及預警信息20928條。

    “王臺鎮Y098姜蕉線發生邊坡溜方,土石裹挾著樹木‘占用’了該路段路面,導致交通受阻。”

    “收到,馬上組織搶通。”13日上午,在了解到現場情況后,區交通運輸局立即督促鄉鎮組織投入3名工作人員、1臺挖掘機趕赴現場冒雨進行搶通。經過2個小時的奮戰,該路段搶通恢復通行。

    截至6月13日,區交通運輸局共檢查交通領域企業14家、渡口7個,摸排渡船7艘、采砂船10艘,船舶錨固數51艘,出動養護巡查173人次,發現道路阻斷1處,目前已做好防護。

    s306南山中橋受影響實行管控,目前重車改走鋼結構橋梁,發現道路溜方6處已全部清理,相關班線停運。(王麗娜 何慧雯)(游微整理)


    更多>>延平新聞
    更多>>福建新聞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地址:南平市延平區江濱中路461號
    辦公電話:0599-8807868   E-mail:ypqxcb@163.com  閩ICP備12013949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14090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210017
    延平新聞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9-8838603   舉報郵箱:ypxw6161267@163.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閩公網安備 350702021000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