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鶴街道:積極探索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四鶴實踐
2024-06-11 15:29:11? 作者: 來源:四鶴街道 責任編輯:肖練冰
|
今年以來,延平區四鶴街道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區委關于基層治理“四個一”工作部署要求,結合轄區人口分布和矛盾糾紛產生特點等實際,積極探索具有街域特色的“楓橋經驗”的四鶴實踐,以“一心三軸、雙網雙線”為抓手,不斷推動治理端口前移,切實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全力推動“楓橋經驗”在四鶴進街入居、落地生根。 建好“一心三軸”,著力變“左支右絀”為“左右逢源” 四鶴街道著力發揮街道綜治中心在推動社會治理中的“核心樞紐”作用,通過“一體化”運作、“一站式”服務,聯動居村、部門、平安指導員“三軸”發力,進一步理順矛盾糾紛摸排、受理、流轉、化解全流程。 首先,充分運用矛盾糾紛調處“點單+派單”機制,以訴求人點單、街道綜治中心派單、居(村)接單方式,暢通屬地矛盾糾紛化解渠道,有力提升訴求反映和處理的效率,確保工作部署如臂使指。 其次,由街道綜治中心牽頭,定期開展維穩、反詐、掃黑等政法工作形勢分析研判、會商工作思路、研究矛盾化解對策,并與政法委、信訪、網信辦等部門聯動,確保工作力量有效匯聚、工作信息速達速辦。 同時,積極發揮區委政法委下沉街道的18名平安指導員的專業政法隊伍力量,在重點信訪人員動態追蹤、涉詐人員勸返、矛盾糾紛調處等工作中提供技術支持、業務指導及法律援助,助力提升街道綜治工作水平。 如年初,社區安全協管員在江濱南路某制衣廠,發現了嚴重的消防通道堵塞問題,多次前往溝通協調無果后。社區干部、街道站辦相關負責同志、平安指導員一同前往該廠,與該廠負責人進行嚴肅的談話,闡明問題的危害性,提高安全意識,該問題最終得以妥善解決。 融好“雙網雙線”,著力變“粗放治理”為“精細‘智’理” 四鶴街道通過加快“網格+網絡”的“兩張網”融合建設,推進“線上+線下”的“兩條線”協同作戰,加速普及網格化服務管理平臺、涉穩風險隱患平臺、延城通智慧服務平臺等終端運用,以信息化手段賦能基層治理,不斷提升綜治工作的智慧化、精細化水平。 通過及時將巡查走訪成果上“云”,進一步提升各類矛盾糾紛、重點信訪人員、重度精神病患者等涉穩風險隱患信息摸排質效,為后續的信息梳理、共享、流轉和矛盾協同化解等環節提供重要保障。 在接收端口,借助12345政務服務平臺功能將居民的投訴建議進行集中收集、分類分級辦理,使街、居(村)兩級綜治中心分工合理化、高效化、最大化。 在處理端口,積極發揮“軟硬件”合力,確保簡單的矛盾糾紛可以就地化解,復雜的問題能夠多元協同推動化解,有效避免矛盾風險提級。 今年4月,有群眾在12345平臺投訴,楊東社區居民李某與鄰居經常在樓道對罵,給同一單元的其他住戶造成困擾。平安指導員了解到該情況后,發現雙方之間的矛盾主要是由于溝通不暢所導致,隨后聯合社區干部與雙方當事人分別深入交談,了解各自的想法和訴求,針對性作了調解,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灌輸“遠親不如近鄰”“有理讓三分”理念,雙方終于放下心中的芥蒂。 據介紹,自2023年以來,四鶴街道經12345政務服務平臺辦理群眾訴求件2053件,辦結率達100%,滿意率為99.9%。 布好“前沿端口”,著力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 四鶴街道堅持貫徹和發揚“楓橋經驗”矛盾不上交導向,結合各社區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在居民“家門口”搭建多種類評事議事陣地,推動各方工作力量下沉,在群眾工作一線就地化解大部分難題。 首先,著力打造了西門橋、楊東、楊西、馬坑4個“吃茶話事”示范社區,以“茶”為媒介,讓干部與群眾坐在一塊“把茶泡開、把話說開、把心結解開”,悄無聲息化解矛盾糾紛。 如區政協委員、街道干部、房地產商負責人、居民代表等共聚在碧桂園·瓏樾臺小區7號樓架空層的西門橋社區吃茶話事點,使小區內消力池噪音擾民矛盾的問題得以協調解決。 而且,四鶴街道還積極推進人大代表借助“民生驛站”深入社區小區察民情、訪民意,并將居民訴求及時采納轉為建議、議案,對接協調有關部門使問題得到快速處置。 如馬坑社區“民生驛站”通過設置“民生議事廳”,按照民議、民評、民治、民定、民享的“五步”工作法,以每周三議事和梳理民生事項清單的方式,使小區黨支部、業委會和相關職能部門能及時跟進一批小區治理問題。 此外,四鶴街道在充分發揮現有“評理室”訪調對接、訴訪對接、公調對接等優勢的基礎上,結合相關基層治理創新深化場所建設,并由黨員干部、代表委員、社區賢達等組成評理員隊伍,全面履行流程制度、工作職責等,通過引入黨建主題帶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推進評理場所提檔升級。(圖/文 衛金平 洪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