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共南平市延平區委宣傳部
    承辦:南平市延平區融媒體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延平新聞網 > 延平新聞 > 正文

    延平:點亮“微心愿” 服務千萬家

    2024-02-08 11:05:41? 作者:   來源:美麗延平   責任編輯:肖練冰

    寒風凍人衣,真情暖人心。近日,在延平區水南街道玉地村的一所新建公廁外,七旬老婦陳銘華緊著身上的棉衣高興說:“新建的廁所衛生又方便,大伙兒都說建得好!”

    簡約的黃白色調,齊全的配套設施,讓這座不久前才投入使用的公廁很快就成為了村里的“熱點”。“昨天帶孩子一起回村看雪,差點都要認不出這里了。”在回村探親的市民楊書榮的印象里,玉地村的廁所一直都是臭味熏天、蚊蟲亂飛,“以前我們回家早上都不敢吃稀飯,最怕的就是上廁所,實在是沒辦法適應。”從只有一個貯糞池的茅草旱廁,變身四面瓷磚、干凈整潔的嶄新公廁,雖然只是多了一座公廁這樣的小事,但對距離城區足有半個多小時車程的玉地村而言,卻是村民日常生活的一件大事。

    “為了更好地服務轄區群眾,我們以‘微心愿’的形式拓寬民意表達渠道,近距離傾聽更多群眾的聲音,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區委主題教育辦負責人表示,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區委區政府堅持以“四下基層”深入開展調查研究,通過收集群眾“微心愿”,聚焦急難愁盼事,實實在在服務于民。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開展群眾“微心愿”征集活動,幫助群眾圓夢“微心愿”674個,借助“微心愿”的小切口,撬動民生治理“大課題”,把暖心服務送到百姓心中,讓幸福無“微”不至。

    “真心辦實事,傾心解民憂。”走進延平區四鶴街道西門橋社區居委會,一眼就能看到墻上新掛上的那面紅色錦旗,錦旗是不久前金泰大廈近200戶居民委派代表自發送上的,感謝社區工作人員傾心傾力、忙前忙后,終于實現了這座12層商住一體樓的加梯夢。“以后老人家有個頭疼腦熱要看,我們也不用擔心趕不及時間了。”回想起前年父親突發疾病,卻因為沒有電梯無法及時送上120救護車的情景,鄭先生依舊心有余悸,“尤其是對一些上了年紀、腿腳不便的人,電梯是真的十分必須。”為了讓居民早日乘上電梯,社區工作人員不厭其煩地上門走訪、排查堵點,多次開會溝通協調。“就算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事關群眾,就是我們必須辦成的‘大事’。”社區工作者表示,許多“微心愿”都只是群眾生活中的一些瑣事,但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瑣碎小事,卻關聯著千家萬戶。

    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全區廣大黨員干部紛紛行動,第一時間深入基層,圓夢群眾“微心愿”。太平鎮通過“黨群議事制度”,積極聽取群眾意見,針對太平村村民搭乘班車不便問題,專門協調樟湖車隊議定補助標準,實現了固定班車進集鎮;來舟鎮“四下基層”工作調研隊多次深入村居開展調研走訪,通過多方籌措項目資金,硬化修復王富村6公里長的破損道路,不僅消除周邊交通安全隱患,改善群眾出行條件,也解決了部分企業的生產運輸難題;而在塔前鎮棚下村至菖上村的一段省道S215線上,不少重型車正往來奔馳于嶄新的瀝青路面,這段歷經三個多月努力完成的12.7公里“白改黑”工程,既為全鎮村民的出行帶來了便利,也帶動了整個塔前文旅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這幾把露天座椅安得好,方便大家走累了休息。”

    “公園里換完燈后亮堂多了,以后我們晚上散步鍛煉再也不用擔心看不清了。”

    “我們向社區提了意見,自己沒花一分錢,臺階就修好了,走路方便多了。”

    “新安裝的欄桿扶手十分牢固,上下樓再也不怕踩空了,給社區干部點贊!”

    一把椅、一盞燈,一個臺階,一排扶手……一個個“微心愿”雖小,卻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依托“吃茶話事”“企業家下午茶、晚餐會”、各村(社區)網格哨點等載體,廣大黨員干部真正走入基層一線,用一次次“真行動”,辦結群眾“微心愿”,串起百姓“微幸福”。截至目前,僅區直單位就制定了各類民生整改措施504條,切切實實將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為民服務生動實踐,讓群眾在共謀、共建、共管、共評中,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圖/文 李韌筠 林秀桂 游微)


    更多>>延平新聞
    更多>>福建新聞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地址:南平市延平區江濱中路461號
    辦公電話:0599-8807868   E-mail:ypqxcb@163.com  閩ICP備12013949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14090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210017
    延平新聞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9-8838603   舉報郵箱:ypxw6161267@163.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閩公網安備 350702021000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