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著力優質與特色打造 課后服務提檔升級
2023-12-01 09:13:52? 作者: 來源:區教育局 責任編輯:肖練冰
|
延平區積極貫徹落實國家、省、市課后延時服務文件精神,區教育系統按照區委區政府相關工作部署,緊扣“雙減”要求,組織引導各校圍繞幫助學生培養興趣、發展特長、開拓視野、強化實踐、提升能力,提供了豐富多樣的課后服務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瞧瞧孩子們多姿多彩的課后服務場景吧。 延平區迎賓實驗小學 向陽體藝潤童心 啟智賦能樂成長 “上體向左側轉動,兩腿弓步,呈k形……”在體育舞蹈社團上,老師正在耐心地向孩子們講解動作要領。 延平區迎賓實驗小學堅持課后服務“精準定位”,加強“學科融合”,促進課后服務全面提質升級,積極推進課后服務課程化,探索“三步聯動”開展“向陽體藝”社團活動。學校體育舞蹈社團創編的校園啦啦操曾獲全國少兒啦啦操比賽一等獎榮譽???,體育舞蹈社團的孩子們隨著音樂變換隊形,整齊劃一的動作、充滿自信的笑容充分展示了向陽學子斗志昂揚的精神面貌和向陽向上的青春活力。 南平市第二實驗小學 巧設節氣課程 趣滿延時服務 “小雪晴沙不作泥,疏簾紅日弄朝暉……”小雪將至,南平第二實驗小學的老師正帶著學生誦讀有關小雪節氣的詩詞。 南平第二實驗小學把二十四節氣文化引進課后延時服務課堂,采用“1+N+1”的模式開展。一是上好一節節氣基礎課,介紹某一個節氣的由來、自然活動、民俗文化等基本節氣知識;二是根據各節氣特點開展“N”特色課程,包括詩詞社——吟誦詩詞抒情懷、書法社——揮毫潑墨傳詩意、繪畫苑——描繪節令展風采、手工坊——巧手展示文化美、美食屋——制作美食知習俗、民俗體驗館——風雅民俗來體驗等;三是教師根據“N”課程的開展,組織學生進行一次形式多樣的節氣專題活動展示。學生在豐富的體驗中認識二十四節氣,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形成有生命力的特色資源。 南平市塔前西洋小學 以筍之名,尋味季候 春天,西洋村竹林里的竹筍一個個探出了“小腦袋”,“春季限定‘趣挖筍’”課后服務課程正在蒼翠的竹林中進行…… 南平市塔前西洋小學,位于南平市塔前鎮西洋村。西洋村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南平市塔前西洋小學利用當地竹林開展了以“勞動教育潤心田,五育并舉促成長”為主題的課后延時服務。通過多彩的勞動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近勞動,以勞動為榮,明白勞動的意義和價值。 南平市樟湖中心小學 “十番音樂”進課后 傳承“非遺”奏鄉樂 “你們要認真,每個音都要準,這樣奏出來的樂曲才悠揚……”黃毓順老師正在耐心地向孩子們叮囑演奏樂器的要領。 南平市樟湖中心小學依托厚重鄉土文化,把本土省級非遺項目——“十番音樂”引入課后服務。學校聘請當地福建省傳承人黃毓順為課后社團輔導員,延平區文化館授予學校為“福建省非物質文化——‘延平十番’黃毓順傳習所”。學校成立“我是小樂手”素養提高社團,社團分為鑼、镲、鈸、鼓打擊小隊,笛子、嗩吶吹奏小隊,二胡、三弦、揚琴弦樂小隊,按照三個小隊進行循序漸進地訓練。目前,“我是小樂手”社團不僅深受孩子喜愛,而且深得家長支持。 南平市巨口中學 植根鄉土 耕讀校園 南平市巨口中學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暖宜人的巨口鄉,原始森林覆蓋達百分之九十以上,植物種類繁多生態保護極好,是全國“生態之鄉”。為此,南平市巨口中學特別開設了青草藥種植、栽培課程,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親手體驗種植、采摘這些草藥,并學習它們的藥用價值。 在這項課程中,學生們首先了解青草藥的生長環境、特點和種植技術。然后通過戶外種植,并認真維護草藥的生長。等到草藥長大后,學生們進行采摘,并分析每個草藥的藥用價值。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不僅學會了如何種植和維護草藥,還掌握了豐富的醫學知識,加深了對傳統醫學的了解。 南平市第九中學 捏無限精彩 塑精彩世界 南平市第九中學的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正認真地塑造著自己喜歡的事物,體驗泥塑藝術情趣,感知民間藝術文化魅力。 南平市第九中學為豐富課后服務內容,立足校情,結合傳統、民族的文化精粹,開展了“陶藝苑美術社”社團活動。技法方面,學生在泥塑創作探索中把圓雕和浮雕相結合;內容方面,把技能的傳授與其他學科的有關知識融會貫通。“陶藝苑美術社”社團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培養了學生陶藝創作的技能,同時還使學生的情操得到陶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