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教育進行時】延平: 糞污“零排放”變廢為寶,催生綠色環保新業態
2023-11-28 08:08:46? 作者: 來源: 責任編輯:
|
畜禽養殖業如何做到清潔生產和循環利用,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得益彰?21日,筆者在延平區南山鎮的南平市福源畜牧發展有限公司找到了答案。該公司生豬飼養在5至10層高的豬舍內,規模豬舍采用機械刮糞的干清糞模式,并采用異位發酵技術,做到糞尿分離,雨污分離;同時使用舍外微生物墊料發酵床消納污水,成熟的墊料和豬糞運輸到福建農樂生物菌肥有限公司作為有機肥。 “同時,我們公司通過黨支部引領,村企共建,聯合其它幾家企業共向周邊村莊集體和農戶租賃砍伐后的山場,或被松線蟲吃死掉的林地共8000畝,種植林木,在林地安裝沼液噴灌設施,消納發酵后的尿液,變廢為寶,帶動周邊村集體和農戶增收。”福源公司黨支部書記魏敏捷介紹說。 在采訪中,局頭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告訴我們,福源畜牧公司向該村租賃林地、田地共81.584畝,每年可獲得4萬余元山本費收入;長村街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告訴我們,福源畜牧公司向該村租賃林地,田地共125.28畝,每年可獲得3萬余元山本費收入;明前街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告訴我們,福源畜牧公司向該村租賃林地,田地,每年可獲得15萬余元山本費收入…… “我們致力于將福源打造成綠色、環保、節能的智慧型生態養殖企業!”福源畜牧公司董事長魏仁福告訴筆者,該公司是國家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福建省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存欄生豬4.29萬頭,年出欄商品豬10萬頭;2017年,福源公司順勢而為,完成生態養殖小區改造升級項目,場區配備了智能化養殖系統設備,包括自動化料線系統、環控系統、欄位系統、排污系統、照明系統等,實現全自動化生產;其中10層高樓豬舍為國內樓房養殖模式的先行者。 福源公司還于2018年成立了福建農樂生物菌肥有限公司,以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為技術依托,通過成立“ 科特派博士團隊”及“堆肥發酵技術工程實驗示范中心”,嚴格按照國家農業部技術參數標準執行,全面落實質量保證體系,以鮮豬糞和谷殼為原料,并采用國內先進的智能化傳送式自動翻拋機,好氧槽式堆肥發酵新工藝,實現物料溫菌群的繁殖、腐殖酸及最終水分的控制,研發出環境友好型“八閩農樂” 有機肥料,年可產有機肥10萬噸,供應周邊農業合作社和農戶種植使用,現已實現養殖板塊全產業鏈生產。 這只是延平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感恩奮進的一個事例。1998年10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到延平區爐下鎮調研,面對鎮里拉出的“全國最大母豬基地”橫幅,聽完生豬產業發展情況介紹,習近平并沒有作太多回應,反倒被路邊的飼料廠廣告牌所吸引。在了解到這家飼料廠是通過回收養豬的糞污,做成有機肥和灌溉用沼液后,他指示延平干部群眾,“要轉變觀念,把資源開發從單純的經濟生產轉到開發與保護并重,保持農業資源的永續利用,要認真走好綠色農業、生態農業的路子。”調研結束后,延平區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開展了一次“爐下之問”大討論。延平區委區政府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堅決守住生態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的底線,推動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南山鎮是閩北的農業重鎮,擁有水稻、蔬菜、水果等傳統優勢產業。當地黨委政府在區委區政府的引導下,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在基地建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推進全鏈條開發上下功夫,壯大特色產業,推動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帶動老百姓致富。而發展“豬、牛—沼—菜(果)”生態循環農業,養殖廢棄物實現零排放,就取得了特別突出的成效。 特色農業的帶動,讓百姓的口袋鼓了起來。走進龍灣村,得益于美麗鄉村建設,村里建設1206畝桃、葡萄、獼猴桃等特色“四季果園”,游人紛至沓來。園主、延平區大自然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祖興洪說,該合作社常年利用福源公司的有機肥料、沼液發展“四季果園”,帶動當地50多名村民,打造“住農家屋、摘農家果、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的旅游模式,既守住了綠水青山,也富了一方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