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共南平市延平區委宣傳部
    承辦:南平市延平區融媒體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延平新聞網 > 福建新聞 > 正文

    漳州長泰:鄉村“七賽”競逐振興

    2023-11-20 11:56:49? 作者: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肖練冰

    東南網11月20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趙錦飛 蕭鎮平 通訊員 劉智輝 林子越)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

    省鄉村振興示范村——漳州長泰區枋洋鎮青陽村的棧道蜿蜒曲折,與青陽抗倭寨、省級文保盧經忠諫府等文化板塊相得益彰。這是該村正在打造的農文旅融合項目。

    從去年開始,長泰啟動為期三年的“凝心聚力、助農惠民”鄉村振興大走訪活動。與此同時,探索建立黨建引領、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公共服務4個基礎賽和農業產業、文旅融合、村企共建3個附加賽等“七賽”機制,讓88個村(社區)摸清家底、同臺競技、比拼思路。青陽村拿下了鄉村建設競賽的桂冠。

    “我們將持續推動區領導‘直掛’村(社區),引導各村(社區)科學謀劃布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發展現代產業、文旅產業、生態產業,加快打造一批鄉村特色產業項目,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長泰區委書記胡濱說。

    “建”出新天地

    青陽村,是漳州邊界上唯一一個與廈門、泉州兩市都毗鄰的村莊。

    “三市的交界石碑就立在村后的山頂上,青陽村是全區最偏遠的傳統農業村。”青陽村黨支部書記盧海中說,青陽村的蝶變發生在近兩年。

    “綠水青山是青陽村最大的財富,以美麗鄉村升級版為目標,謀劃生成一批滾動開發支撐項目,力爭3年內高質量農文旅產業有突破。”在2022年7月的“村書記繪藍圖”活動中,盧海中描繪的村莊建設規劃藍圖涉及產業、旅游、交通等20多項。

    要發展先修路。長期以來困擾村民的青陽至廈門同安區白交祠村、軍營村的湯青線,由單車道變成了雙車道,向外輸出茶葉、蜜柚、蘆柑等農產品,也送來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滿足了村民出行和產業發展需求。

    “青陽村有故事、有古跡、有風景。”盧海中說,通往抗倭古寨的空中彩虹棧道和索橋都已建成,成為網紅打卡點,村里還開發水上無動力樂園、趣味滑索、生態探險步道等,打造集研學旅行、親子互動、戶外探險、生態農業體驗等為一體的青陽“一日游”。同時,村里保存有明朝都察院巡撫盧經忠諫府、明朝抗倭古寨等古跡,新建了茶文化館。中秋國慶長假期間,吸引了5000多人次游客到村游玩。

    兩年來,青陽村先后榮獲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省級傳統古村落和省森林村莊等稱號。

    “治”出新面貌

    依靠省級“一村一品”韭菜產業,坂里鄉坂新村村民發家致富。“韭菜產業占據福廈泉區域韭菜批發市場八成以上,年產值3000萬元,村集體收入超過90萬元。”村黨支部書記陳威煌說。

    對于坂新村來說,產業振興有了眉目,如何治理好鄉村成為當務之急。

    從去年“村書記繪藍圖”活動中提出的“五美坂新”,到今年“村書記大講堂”活動中比拼的“五子登科”,陳威煌感觸地說:“人居環境怎么提升,鄉村治理怎么有效,如何借力數字技術實施網格化治理等等,都是我講述的重點內容。”

    村域面積6.7平方公里,村民分散,這是坂新村治理的難點。

    “我們摸索出符合村情的土辦法,既靠數字技術,又發揮人的因素。”陳威煌將土辦法總結為“三網”:一靠“天網”,依靠“數字坂里”云平臺、微信群、應急廣播等搭建“天網”,智慧化、常態化掌握群眾需求;二靠“地網”,在全區率先成立五星級綜治中心,建立集“網格管理、法律服務、矛盾調解、信訪接待、村社聯處”于一體的綜治工作平臺;三靠“人網”,常態化讓村干部、青年志愿者、巾幗調解隊等下基層,為群眾排憂解難。

    “依靠這個辦法,我們既及時有效回應群眾呼聲,又發揮多元共治治理格局作用。村信訪事項及時受理率、按期答復率、群眾滿意率均為100%。”陳威煌說,如侖尾自然村村民集體反映田地租金的問題,村“兩委”第一時間了解情況,原來是承包商無力承擔租金,經過巾幗調解隊等介入,順利找到新承包商,村民多年被拖欠的租金終于有了著落。

    村民何鴻泰明顯感覺到這幾年村里的變化:“我們反映的排洪溝、舊村改造等問題,件件有回音,大家的心更齊了,村里欣欣向榮。”

    去年,在“七賽”4項基礎賽的鄉村治理競賽中,坂新村從全區88個村(社區)中脫穎而出,摘下桂冠,躋身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行列。

    有了鄉村治理基礎,坂新村也準備在另一賽道上大展拳腳。目前,村里以部分土地資源和30萬元現金入股漳州市麗田園公司,村企共建,引來觀光火車、知青緣博物館、研學實踐基地等新業態,打造蝶舞滿園、彩虹橋等10多處網紅打卡點,豐富鄉村旅游層次。6月份,村里還成立了美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力求農文旅深度融合,打造長泰鄉村振興的坂新樣本。


    更多>>延平新聞
    更多>>福建新聞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地址:南平市延平區江濱中路461號
    辦公電話:0599-8807868   E-mail:ypqxcb@163.com  閩ICP備12013949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14090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210017
    延平新聞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9-8838603   舉報郵箱:ypxw6161267@163.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閩公網安備 350702021000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