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鶴街道:四賢似錦,同心共創“文化”社區
2023-11-02 15:23:09? 作者: 來源:四鶴街道 責任編輯:肖練冰
|
為扎實有效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進一步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有力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走深走實,四鶴街道認真貫徹區委區政府工作部署,積極盤活社區治理合力,與商戶居民齊心攜力繪制更為生動立體的街區形象,將晝錦進賢社區打造成為一個底蘊深厚、服務到位的“文化”社區。 晝錦社區于1968年成立,進賢社區成立于1958年,2021年10月晝錦社區、進賢社區黨組織關系整合,現于四賢街92號合署辦公,位處繁華商街中心,管轄總面積約1平方公里,東與四賢廣場相鄰,南至江濱中路閩江河畔,西與晝錦、進賢社區、環城南路接壤,北與馬坑社區交界,共有居民樓院86座,居民2891戶8019人,包含晝錦坊小區、南平市第一醫院內科部和外科部宿舍區、綠晶花園小區、長富廣場、宏達大廈等主要片區。轄區內的延平四賢、朱子理學文化底蘊濃厚。社區黨委下設4個黨支部,在冊黨員190人,設有200多平方米社區綜合文化活動中心。社區先后獲評“南平市三八紅旗集體”、區級文明社區、區級“巾幗文明崗”“全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多項榮譽稱號。 重傳承——依托傳統文化底蘊打造特色街區 游“人文景觀”。充分利用轄區文化條件,楊時、羅從彥、李侗、朱熹被稱為“延平四賢”,轄區四賢廣場上坐落有“延平四賢”的雕像,介紹“延平四賢”的生平、治學精神和文化內涵,廣場的地磚印刻著“延平四賢”的名句,轄區四賢街下方墻上有“延平四賢”的浮雕、生平及朱子家訓,供市民景仰“延平四賢”、了解四賢文化。 逛“特色商街”。2021年,區委區政府將晝錦坊小區納入老舊小區改造,按照 “宋式商街”概念,將萬佳商場及周邊通道口改造為極具特色、理學文化底蘊濃厚的仁、義、禮、智、信等七個門樓,以及一處廊橋-泗水橋,晝錦坊“宋式商街”的面貌令人耳目一新。 品“文化惠民”。在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前期建立議事溝通機制,充分傾聽民聲、尊重民意,緊扣“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要求,不僅在路面修復、亮化工程、立面美化等方面全面升級,讓改造成果有“面子”,更是借助本次改造著力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進行雨污管網直排改造、配置消防設施、頂棚安裝等,讓居民生活有“里子”。實現社區物質和文化雙重提升,讓居民在老舊小區工作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揚“風尚”——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走深走實 抓實文明陣地建設。晝錦進賢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占地面積約200平米,設有未成年人活動室、閱覽室、家長學校、理論宣講室、健身房等,整合理論政策宣講、就業創業、環境保護、醫療健康、網絡文明、金融咨詢等內容,豐富社區居民精神生活,為開展日常性群眾性文明實踐活動筑牢服務陣地。 組建宣教服務隊伍。結合文明實踐站職能,對應組建8支志愿服務隊伍,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常態開展居民課堂、家長學校、道德講堂等系列文化活動和各類知識講座,通過黨員和教師志愿者擔任講師進行講解,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提升了轄區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范圍。 推進“寓教于景”模式。依托轄區內以四賢廣場為代表的場所開展社區日常文化宣傳教育活動,讓活動形式和內容與傳統文化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緊密聯系,深化學教成效,在四賢廣場開展“熹貝同心,問學朱熹”“感恩母親,禮贊祖國”“樹敬老之風,促社會文明”等主題的文藝匯演,開展“小手拉大手”等志愿服務活動以及主題黨日活動等,讓傳統文化的宣傳教育與人文場景相得益彰。 促“善治”——黨建文化交融引領網格治理 推進組織架構建設。以黨組織建設為引領,以社會治理體系為核心,以利民、惠民、便民為宗旨,圍繞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模式,依托轄區傳統文化背景為載體,通過緊扣“一個中心”、打造“一個平臺”、樹立“文化善治”理念、實現黨群良性互動。積極構建“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樓棟長”的“同心驛站”網格架構,按照戶籍人口、流動人口和管轄面積等實際情況,將轄區劃分為8個網格驛站,把居住在轄區內的190名社區黨員全部納入網格管理。 在橫向創新“同心驛站”聯盟。聯合轄區各類黨組織探索共建“同心驛站”黨建聯盟,將南平市第一醫院、中國移動公司南平分公司、廈門國際銀行南平分行、泉州銀行南平分行等11家單位組成聯盟,根據各網格實際認領對接網格并簽訂“契約”,促進治理資源共享,實現黨建聯動、資源聯享、服務聯手、發展聯促、和諧聯建、平安聯創的良好局面。 在縱向拓展“黨建+近鄰”聯盟。深入拓展前期“黨建+近鄰聯盟”治理模式,整合轄區在職黨員資源優勢,壯大黨員先鋒隊、“鄰里聯盟”服務隊、居民服務隊等,共同參與文明幫扶、文明勸導、環境治理等基層治理工作,實現需求反饋和資源提供的雙向互通,不斷推動小區治理從“零散式碎片化”向“共建共治共享”升級,激發城市基層黨建柔性治理能力。(余麗云 栗晨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