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共南平市延平區委宣傳部
    承辦:南平市延平區融媒體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延平新聞網 > 延平新聞 > 正文

    欣聞延平貢茶復飄香

    2023-07-07 09:35:35? 作者:   來源:閩北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2023年時已過半,許多事過眼如煙,但有一事卻令我欣喜與難忘。

    這事發生在今年谷雨節氣的第二天,準確說是在4月21日上午,這天天公作美,一連下了幾天的春雨,到了這天戛然而止,頭頂上方的太陽也很給力,使著勁將春光穿透厚厚云層播撒到大地上,也播撒到茫蕩鎮茂地村的華茂生態茶園,給在那里進行2023年首屆“延平貢茶”喊山祭茶開采文化節活動助力。

    這天通往茶園通往活動會場的水泥路一側,插著淡藍色的幡旗,每面幡旗上都印有文字:橫著寫有“古韻南劍州,今朝貢茶香”,豎著寫的是“2023年首屆延平貢茶喊山祭茶開采文化節”。一模一樣的幡旗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地一路插到茶園里,還插到由下到上次第排開的茶田上,與茶田上依次排開的七個醒目大字——“延平貢茶開采節”相匯合,也與茶田周邊縹緲的云霧遙相輝映。因此整個茶園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氣氛。

    與此同時,平日安靜的茶園這天格外熱鬧,來賓身披繡有“古韻南劍州,今朝貢茶香”的紅綢帶,顯得端莊與喜慶。前來助興的傳統鼓舞和陳氏太極拳表演,一招一式力透傳承與活力。當一聲宏亮的鳴鑼聲后,開啟祭茶儀式,身著淡綠茶色對襟傳統服飾的茶農們立于供桌前,雙手舉香,向茶山向貢桌上的茶神作揖,場面莊嚴隆重。在區茶葉協會會長葉壽華宣讀祭文后,全體茶農行鞠躬禮。隨后伴著鐘鼓之聲,一群身著白底藍花衣裳的采茶姑娘,個個如剛長出的茶芽,鮮嫩亮麗,她們都梳著兩根大長辮子,肩背茶簍,一起站在翠綠的茶田里,雙手舉起作喇叭狀,齊聲喊出“開采了!采茶了!貢茶香!”一聲聲清脆的喊山號子響徹茶園,點燃了全場氣氛,也喊出了茶農們對今年茶事的期盼:祈求風調雨順,茶事順利!這滿滿的喊山開采儀式,無疑是延平貢茶在這天向世人莊嚴宣告,我回來啦!那一刻,我也情不自禁地跟著喊山。

    回望延平貢茶歷史,早在宋代,產自茂地三千八百坎“半巖”處的“南芽”因其品質優,遂成朝廷貢品。茶山亦稱”半巖茶苑”。由此還深得當時禮部尚書、也是延平首位狀元的黃裳高度贊賞,其《茶苑》詩曰:“莫道南芽非北苑,須知山脈是東溪”,將延平茶與當時鼎鼎有名的建甌北苑貢茶相提并論。

    那天當地茶農告訴我,延平貢茶品質好,主要是茂地山高,平均海拔828米;天天都有云霧,就是人們常說的“高山云霧出好茶”。

    延平“好茶”在宋代入列朝廷貢品,茶香便飄滿宋朝,后歷經改朝換代,延平貢茶品質如一,茶香飄過后來的元朝、明朝、清朝,一路香飄千余年。據《南平縣志》記載:“清代茶葉盛於咸、同之際”。就是說,延平茶葉生產形成規模、茶市興盛在清朝咸豐和同治年間。并通過閩江運往泉州、廈門、漳州港口外銷海外。到了民國初年,延平貢茶持續走俏,一些不法商人為謀暴利,乘機使奸耍滑,盜用延平貢茶商號,摻雜冒假,從而使延平貢茶信譽受毀,一夜間從市場寵兒變為棄兒,導致正宗的延平茶葉銷量銳減,加之適逢戰亂,經濟蕭條,種茶變得無利可圖,導致茶園失管,走向荒蕪,延平茶葉種植生產從此一蹶不振,延平貢茶名號也跟著在國內外市場銷聲匿跡。

    新中國成立后,地方政府開始恢復延平茶葉種植生產。七十多年過去了,如今延平茶葉生產種植已從谷底走出。特別是近幾年,重新擦亮延平貢茶這塊金字招牌工作穩步推進,擁有延平貢茶“血統”的茶企,積極參加各地商品展銷會,讓更多的現代人知曉延平貢茶的前世今生。而今年區委區政府舉辦首屆喊山祭茶開采節,目的之一就是讓延平貢茶品牌與茶文化建設更上一層樓。

    僅隔二十來天,延平首屆喊山祭茶開采節活動余音未了,區委區政府又在新聞媒體上發出邀請函,誠邀愛茶人士參加“全民飲茶,貢茶行天下”主題茶會。一周后,也就是5月28日,來自各地的茶友相聚在延平城區風景秀麗的玉屏山公園,在碧綠如洗的大草坪上,大家三五成群圍坐在一張張茶桌,每桌都有一位貌美如花的茶藝師煮茶,茶藝師們身著漢服,施展嫻熟煮茶技藝,那優雅動作,意境唯美,令茶友驚艷不已。有的茶友則悠游在人頭攢動間,“韓信點兵”倒茶似地看著展臺上輕煙縷縷的茶盞,茶香襲人,令人邁不開腿,唯有駐足落座,端盞觀湯色、聞茶香,然后一盞入喉,生津潤舌,話匣子瞬間舒展開來,跟參會茶友聊茶、聊茶產業前景、聊茶葉市場現狀等等,無話不說。

    整個玉屏山公園這天場面自然和諧,連空氣都飄蕩著怡人茶香,讓這天到玉屏山公園的喝茶茶友與游人,盡享貢茶帶來的口福、眼福和耳福。我欣喜愜意至極,竟生出賽過神仙之感,怎奈當日茶會終會曲終人散,為不致遺憾,我把這份欣喜永藏于心間。(作者:劉必楠) 圖片來源延平融媒


    更多>>延平新聞
    更多>>福建新聞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地址:南平市延平區江濱中路461號
    辦公電話:0599-8807868   E-mail:ypqxcb@163.com  閩ICP備12013949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14090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210017
    延平新聞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9-8838603   舉報郵箱:ypxw6161267@163.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閩公網安備 350702021000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