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節里的閩北“香”味——延平貢茶
2023-02-10 09:52:32? 作者: 來源:閩北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
2月5日,伴隨著癸卯兔年元宵煙花的散去,2023“鄉村振興”農特產品展銷會暨閩北特色美食節也緩緩落下帷幕。 七天中,美食節里來自閩北乃至全國各地的特色美食,讓廣大市民游客大飽口福,滿載而歸。 味道是來回味的, 鄉愁是來記憶的。 本期,讓我們回味美食節里的“閩北味道”,留戀家鄉的年味,積蓄能量,邁向新生活…… “用延平的茶洋盞喝著延平的貢茶,真叫絕配。”茶洋窯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張建忠說道。 宋代,延平茶葉已名聲大振。北宋樂史編著的《太平寰宇記》載:“南劍州(今延平)土產,茶有六般:白乳、金字、蠟面、骨子、山挺、銀字。”是時,延平出產的茶已成為貢品。《宋史》載:“南劍州元豐茶產劍浦、將樂、順昌、沙縣、尢溪五縣。”“……南劍州也不下余萬斤。”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在《歸田錄》中寫道:“蠟茶出於劍津”。延平茶能成為貢茶,因其具備三個特點:一是品質優,二是產量豐,三是種植歷史久。宋元豐年間(1078—1085),延平茶葉已是進貢朝廷的佳茗,稱為延平貢茶,其品質之佳,深得當時禮部尚書黃裳的高度贊賞,其《茶苑》詩曰:“莫道南芽非北苑,須知山脈是東溪”,將延平茶與當時鼎鼎有名的北苑貢茶相提并論。 延平貢茶盛產于延平區茂地鄉(今茫蕩鎮)半巖處,亦稱半巖茶。劍津為延平古稱,蓼地即今茂地,半巖為今三千八百坎中段半巖村,亦稱半坎村。《南平縣志》曾載:“清代茶葉盛於咸、同之際”,延平茶葉生產形成規模,茶葉貿易興盛。 延平區為挖掘整理半巖貢茶歷史文化及制作工藝,重現延平茶產業的歷史風貌,著重高海拔生態茶園建設(海拔650-1000米以下),在茫蕩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建設茫蕩山半巖貢茶云海生態茶園、華茂仙巖生態茶園、天湖生態茶園,以及洋后高村生態茶園、太平茶洋生態茶園、南山店口生態茶園、大橫馬頭山生態茶園,通過幾年的探索實踐、培育,各生態茶園建設均取得良好成效,茶葉品質上乘,與其他產地相比,尤顯得高香持久、滋味醇厚、甘甜耐泡。全區現有茶園總面積400多公頃、實現產值近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