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共南平市延平區委宣傳部
    承辦:南平市延平區融媒體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延平新聞網 > 文旅 > 正文

    延平湖畔直播唱歌的人們

    2022-11-23 15:54:10? 作者:   來源:閩北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延城的夜色中,主播對著直播設備高歌。

    延城的夜色中,主播對著直播設備高歌。

    晚風徐徐,當落日余暉消失在延平城區,飛架在江濱中路和水南街的九峰索橋上人跡漸多,延平湖畔的景光燈亮了起來。

    近年來,延平區對城區夜景進行亮化提升改造,每當夜幕降臨,華燈齊放,建筑、岸線、山體、公園……連線成片的多彩燈光勾勒出城市的輪廓,“光影盛宴”拉開帷幕。在美麗的光影下,城區延平湖畔成為市民晚間散步的主要場所。今年夏季以來,不少市民發現,城區延平湖畔有了新“景色”——有人對著手機等設備進行唱歌直播。

    在手機小屏幕中,主播們以美麗的夜延城為背景,放聲高歌,他們的身后,行人來往,時不時投來帶著笑意的眼神。主播、行人、歌聲共同構成了延城夜晚一幅新的畫卷。

    直播者說:為興趣而歌 也能增加收入

    “他唱得好聽,我經常過來支持他。”家住延平區網名為“桂桂”的女士,自稱喜歡但不擅長唱歌,桂桂口中的“他”,正是幾乎每晚到九峰山腳下通過直播唱歌的主播“阿新”。11月初的一個夜晚,筆者到九峰山腳下,阿新正在直播。只見他左手拿著麥克風,右手隨著歌曲節奏搖擺,眉頭微蹙,緊盯屏幕,歌聲洪亮。

    “我喜愛唱歌,唱歌能豐富我的生活,通過歌聲,我也結識了不少朋友。”阿新說,他平日的工作是設備維修,今年六月底,他開始在九峰山腳下直播唱歌。直播唱歌不僅能增加一些收入,更多的是能讓他享受歌唱的快樂。

    “十八、十九、二十……”筆者采訪時,“70后”主播“阿牛”正對著直播鏡頭一邊數數,一邊抱頭深蹲。原來,阿牛在與其他音樂主播連線PK中落了下風,他正在接受懲罰。“直播唱歌是兼職,我已經做了三年了。”阿牛告訴筆者,他的主要工作是婚慶主持人,2019年,短視頻平臺興起,本就喜愛唱歌的他敏銳地“嗅”到了其中的商機,從那時起,他主動研究、思考如何通過直播吸引粉絲、贏取關注、收益變現的問題。經過三年的努力,阿牛目前吸粉1.4萬,幾乎每場直播都能達到1.5萬點贊量。

    阿牛分享了他的直播“進化史”:最初用一臺手機錄制,陸續增添了平板、筆記本電腦、音箱等設備。“如果有做直播的想法,就行動起來并堅持下去。”阿牛說。

    經驗之談:流量“變現” 內容很關鍵

    利用休閑時間唱歌,并堅持下來,原因何在?興趣和收入是“關鍵詞”。

    “不只是喜歡唱歌,也為了增加收入。”阿牛告訴筆者,通過唱歌,他的直播間會得到粉絲的點贊、打賞,這些都會通過直播平臺轉化為現金。像阿牛這樣有固定粉絲群和點贊數的直播者,在唱歌間隙還能為粉絲推薦自用物品,如潤喉糖等,粉絲通過直播間的鏈接購買物品,直播者便能賺取帶貨的傭金。

    采訪中,阿新和阿牛等直播者也將直播時的要點告知筆者:想做好直播不止要產出優質內容,也要按照直播平臺的考核指標注意直播的相關細節,如開播時間、開播時長、堅持連播、粉絲數、評論數、停留時長等數據。直播平臺會根據直播者在直播時得到的分數與直播內容,把直播間推送給更多用戶,直播者以此獲得更多粉絲。

    遇到雨天,九峰索橋上不便直播,直播間便“搬”到了楊真隧道;唱的歌年代過于久遠,吸引不到年輕粉絲,要及時學唱新歌,以獲得更多點贊……談起直播“吸粉”竅門,多位直播者都有自己的“秘訣”。

    “要堅持唱,也要根據粉絲反饋調整直播方向,這樣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價值。”阿牛說。

    堅持唱歌,讓直播者們提高收入的同時,也收獲了許多“鐵桿粉絲”。在阿新演唱時,他的粉絲桂桂就在不斷敲擊手機屏幕,直播間里不斷冒出的粉紅色愛心圖像正是來自桂桂的支持。

    市民發聲:街頭歌聲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對于直播者來說,歌唱是釋放個人壓力、增加業余收入的一種方式,對于生活在延城的市民來說,街頭的歌聲,意味著什么?

    “我覺得直播者們雖然唱得不見得有多好,但能為城市增加一些活力。”延平市民李女士每晚都要出門“遛娃”,經過直播鏡頭,她常駐足傾聽。“真的好想你,你會在哪里,過得快樂或委屈……”在歌聲中,李女士輕聲跟唱,她告訴筆者,這是她學生時代最喜歡的歌曲,如今在家鄉的街頭聽到歌聲,讓她覺得重新回到了青春年代。

    “我要唱一首《孤勇者》!”最近的一個夜晚,小學生豪豪路過劍州大橋時,面對主播的唱歌邀請,他毫不猶豫地點了一曲心中的“神曲”。“愛你孤身走暗巷,愛你不跪的模樣,愛你對峙過絕望,不肯哭一場……”豪豪稚嫩的歌聲在橋上響起,路過的行人善意地笑了。

    “也許我們的城市不年輕,但是我們的歌聲能為夜晚增添一點顏色。”業余歌手菲菲并非每晚都到九峰索橋“出攤”,只是偶爾在橋頭直播歌唱,在她看來,街唱作為街頭藝術的一項表演形式,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街頭文化需要時間,我們做的事情,就是讓這片土壤變得更肥沃一點。”菲菲說。

    街頭直播唱歌并非是新鮮事物,在延城的夜晚,興起的時間卻并不長久。無論在哪個角落吟唱,街頭直播者身上都有著這個時代清晰的烙印,他們采用時下最新的手段,釋放著自己的熱愛,他們的出現,成為延城一道新的風景。

    初冬的夜晚,夜色早早降臨,延城燈火再度亮起,延平湖畔唱歌的人們架起了直播設備,再度開聲,他們的身后,燈火輝煌,勾勒出小城入夜的美麗曲線。鏡頭前的歌者全情投入,鏡頭后的路人輕松愜意。

    夜延平,歌未央。(林水鑫 文/攝)


    更多>>延平新聞
    更多>>福建新聞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地址:南平市延平區江濱中路461號
    辦公電話:0599-8807868   E-mail:ypqxcb@163.com  閩ICP備12013949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14090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210017
    延平新聞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9-8838603   舉報郵箱:ypxw6161267@163.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閩公網安備 350702021000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