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門鄉:大山里孕育的新希望
2019-02-22 15:02:54? 作者: 來源: 責任編輯:延平新聞網
|
花園般的村貌和重現生機的農田,讓我看到了大山里孕育的新希望。”在赤門鄉前坪村,村民羅年銓萬分感慨。 前坪村距離市區70余公里,卻有480多個彎,顛簸近兩小時才能抵達。村經濟基礎差、人口外流、山壟田荒廢等。但是這幾年,在村兩委的帶領下,積極探索“強村之路”,創新“地租模式”,讓村子重新煥發生機。 前坪村的變化只是赤門鄉發展進步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赤門鄉黨委政府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轉型升級,夯實基礎、細化措施,抓好示范引領,全面提升整體工作水平。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村民開啟鄉村振興之路的大門,通過有效治理,著力打造農村要美、農民要富的精神故鄉。 墨跡暈染分割線 村干部勇當排頭兵 為村民搭出“創富路” ▲▲▲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后,讓身處在第一線的赤門鄉鄉、村干部看到了農村發展的希望和機遇,更看到了自己所肩負的責任。他們把思想統一到“想干事”上、把能力體現在“會干事”上、把目標落實到“干成事”上、把修養反映在“善共事”上,力爭當好農村建設事業的排頭兵。 羅年銓和他人合作創立了“太寶山”水果合作社,經營沒多久,就因資金鏈短缺、勞動力不足,變得難以經營。前坪村村兩委干部四處取經,多次邀請專家前來村里出謀劃策。經過一個多月的調查,研究決定充分利用荒蕪的山壟田,采用“地租模式”發展農業經濟。合作社以每年50公斤稻谷的市價折算租金,向村戶租用田地,再由村集體投資入股,有意愿的村民也可憑借手中的土地入股合作社。錢有了、人多了,合作社新開墾百余畝荒廢山壟田,種植臍橙、水蜜桃、桔柚等水果6000余株,發展之路越走越順。 “回村還能夠創業,多虧了咱們村干部的幫助。”同是前坪村村民的林維財從部隊退伍后,返家照顧身體欠佳的父母,閑暇時幫村民維修機械,時日一長生活漸窘。村干部得知林維財曾在養殖場做過事后,鼓勵他從事特種養殖,還幫忙城鄉兩頭跑,四處咨詢養殖方法。 如今,林維財的小型原生態田雞養殖場已初見成效,2018年初放下的120多對田雞苗,已經繁殖出4000多對,而一旁的雉雞養殖場也搭建好。“明年5月份,這些田雞就可以賣錢了。”摸到了致富門道的林維財很是開心。 給錢給物不如幫村民找條致富路 赤門鄉鎮村干部正是靠著這股干勁,積極引導當地群眾因地制宜,找準發展路子,發展集體經濟,增強“造血”功能,為赤門鄉百姓搭出更多的“創富路”。 因地制宜扮靚鄉村 全力改善人居環境 ▲▲▲ 生活樣貌是發展成績的最終展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是一份精神追求,也是一種發展境界。 赤門鄉堅持因地制宜,尊重群眾意愿,把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重點的美麗鄉村建設工作落實在行動上,努力培養起農村的精氣神,構建起赤門百姓的精神故鄉。 “以前咱們苦竹洋村的衛生環境差,尤其是公廁臟。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好不容易回一趟家鄉,卻因為這個原因不愿在村里多住幾天。” 苦竹洋村村民黃大伯無奈地說。 “現在已今非昔比啦!” 苦竹洋村村主任楊加青笑著說道:“苦竹洋村現在已經建起3座A級旅游公廁,多數民宿廁所亦按標準全面升級、改造。廁所舊貌換新顏,無論是外出的年輕人還是村里的老人們都交口稱贊。” “近年來,苦竹洋村下大力氣發展美麗鄉村建設,投資100余萬元,新建村民活動場所、公園、休息廊亭等項目,還硬化了村里的主干道公路,新修人行便道,全力完善基礎設施,注入農村發展活力。“以前吃過晚飯便早早睡了。如今看著村里環境一天天好起來,每天傍晚大伙都喜歡出去走走,坐在一起嘮嘮嗑,小日子越過越豐富啦!”村支書陳禮瑋笑呵呵地說。 距離苦竹洋村不遠的中洋新村,通過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經多方籌資,投入500余萬元,完成了29戶村民房屋災后重建的工作,讓受災村民家家戶戶都住上了“小洋樓”。 “我們以前住的都是破舊的老房子。現在新建的房子啊,里面鋪的是木板地,大門安裝的也是防盜門。房前有水泥路,屋后有小花園。不僅住上了新房,周圍還有這么好的環境,大伙真的很知足啦。”村民周仁清憨厚地說。 環境美起來了,苦竹洋村在鄉黨委政府的帶領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一方面聯合雙橋村開發赤門綠豐園果蔬基地,占地面積240余畝,共建29棟綠色大棚設施和37棟智能溫控大棚,預計年產值可達300余萬元; 另一方面積極引進小龍蝦養殖技術,全村現有120畝小龍蝦養殖地,預計產量6萬斤,每年可以為村里百姓帶來48萬元左右的收入。 “百姓生活更加富足,更多的游客紛至沓來,村民的腰包鼓起來,這正是我們真正想要看到的。希望2019年村民集體種植茶籽樹的項目投產后,每年能為農民帶來更多穩定收入。”赤門鄉人民武裝部長高太明滿懷期待地說。 (延平區委鄉村振興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