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管理 垃圾不再“圍村”
2014-12-31 10:22:17? 作者:林嘉琦 詹國兵 張李子 來源:延平新聞網 責任編輯:延平新聞網
|
? 13日記者驅車前往來舟鎮,只見道路上雖然車輛繁忙,可路面卻依然干凈整潔,路旁綠樹成蔭,也不見隨意丟棄的垃圾,而身穿黃色反光馬甲的保潔員更是國道上的一道亮麗風景。 “穿鎮而過的國道便是咱們來舟的主街道,這給咱們鎮的保潔工作帶來了不少負擔,這街道不整潔又何談美麗鄉村?”來舟鎮宣傳委員袁曉娟告訴記者,國道沿線因為人畜活動和往返的車子較多,國道兩旁常常堆積著來不及清運的垃圾,沿線居民叫苦不迭,而往來市民也紛紛側目。 2014年8月,鎮政府將集鎮的環境衛生清理保潔工作承包給了鐵道社區的潘得才,由他全權負責招聘、管理保潔員,鎮里按環境月評支付承包費,鎮內垃圾日掃日清,鎮容鎮貌有了很大變化。 翻開來舟鎮集鎮清掃保潔考評細則,里頭對清理保潔、垃圾清運等項目的扣分細都嚴格標注。如,發現為達到“四無”“五凈”標準的路段,二十分鐘內無人清掃,每處扣10分;保潔人員擅自脫崗,二十分鐘內未看到人員每人每次扣5分;群眾舉報、輿論曝光經核實具有主觀原因造成較大環境衛生問題的每次扣10分…… “保潔難,要做好國道的保潔更難。”潘德才告訴記者,在國道上保潔就像是在虎口拔牙,很危險,不少保潔員都“望而生畏”。潘德才看在眼底急在心里,他說集鎮的垃圾每天像流水一樣的流出來,沒有保潔員那可不行,為了留住保潔員,潘德才在員工住房、福利、保潔工具等方面都盡量滿足保潔員的需求,在國道上工作的保潔員還專門為他們配上了反光衣。 同時潘德才還說道,同樓棟保潔不同,他們對國道保潔采取的是全天候保潔制度。按照要求,他們在7點至17:30要做到保持轄區環境干凈整潔有序,使得街巷、公路路面和兩側邊溝外一米范圍內的衛生達標,做到無零星垃圾、果皮紙屑,無污泥、積水和積污物等。由于國道上車輛隨意丟棄垃圾現象不絕,一天平均要清運6噸半的集鎮生活垃圾。 “同樣是3名保潔員,市場化管理后,清掃效果大不一樣。”袁曉娟說,鎮里原來聘有3名保潔員,但由于清掃和清運工作銜接不到位,保潔員“出工不出力”,鎮里有很多衛生死角。而政府負責招聘保潔員也存在即是監督者又是管理者的弊端,在日常保潔中難免難以兼顧。 如今,社會化管理后政府首先簡化了角色變為了監督者,并嚴格按每周一小評、一月一總評的方式對承包區域的衛生進行考評,還鼓勵群眾參與到日常保潔的監督工作,承包方在群眾和政府的“注視”下,在環境保潔上保質保量,來舟鎮的面貌煥然一新,在第三季度區共建辦對各鄉鎮共建美麗延平的綜合考評中,來舟鎮獲得了第三季度環境共清潔第一名的好成績。 (林嘉琦 詹國兵 張李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