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延平花卉產業是這樣“澆灌”大的
2022-01-28 17:09:00? ?來源:閩北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寒冬時節,延平區林業局局長王建華來到塔前鎮虎山村南平欣然花卉有限公司花卉大棚基地,了解在該局補助下新建成的智能溫控大棚繁育種苗情況。 |
寒冬時節,延平區林業局局長王建華來到塔前鎮虎山村南平欣然花卉有限公司花卉大棚基地,了解在該局補助下新建成的智能溫控大棚繁育種苗情況。 “老魏,種苗長勢如何?”王建華問。 “真的很感謝你們幫助我們解決了種苗長期不能自主的問題!現在,我們正利用智能溫控大棚進行白菊、黃菊和多頭菊種苗的自主繁育,目前長勢良好。今年計劃擴建30畝地,爭取出口1500萬株白菊、黃菊,出口數量達全年總產量的半成以上。”欣然花卉公司總經理魏光仕開心地回答。 欣然花卉公司在虎山村有花卉示范基地面積113畝,平均年產值500多萬元。去年初,延平區林業局調研組了解到,欣然花卉公司多頭菊等培育受制于居高不下的種苗成本,就幫助該公司對接相關技術專家,并給予專項扶持資金。 如今,基地采用多頭菊與百合輪種模式,依托高山生態優勢,一年可以種植一季多頭菊和一季百合,有20多個品種的百合花和100多個品種的多頭菊。除了差異化種植外,“內外兼修”的銷售渠道也為企業帶來了穩定利潤。目前,該公司生產的花卉40%出口海外,30%在公司的連鎖店中零售,30%面向北京、上海、廣州、香港等地銷售,形成了一條穩定的花卉產業鏈。這也帶動了虎山村村民增收,目前,公司雇傭近百名村民種花,每年發放300多萬元工資,工人人均年收入約4萬元。 “扶持優勢產業做強做大,帶給農民更大的實惠,是我們持續扶持壯大花卉產業的初心。”王建華說,近年來,百合產業發展的“痛點”在哪里,林業部門的“診所服務”就跟到哪里,與有關部門通力協作,全力解決百合花產業發展難題。 賣鮮切花貴在“鮮”。延平區在王臺鎮建立花卉物流中心,區花卉協會與物流公司簽訂大額訂單合同,采用公路、高鐵動車和航空三大主流運輸方式,與三明同行協會進行物流運輸線路優勢互補,一年節約運輸成本30%。 以往,延平區百合花發貨給買主后,由買主結算“良心價”,賤賣現象在所難免,還會造成不少壞賬。去年,區林業局、區花卉協會工作人員前往全國主要花卉市場建立銷售窗口,開拓延平花卉市場。同時,由協會統一報價競銷,掌握了花卉銷售自主定價權。特別是在全國最大花卉消費市場上海市,實現了上海窗口銷售占全區百合花全部銷量的30%,極大地促進了延平花卉產業發展。 國內百合花種球長期以來一直依賴進口,種球成本占六七成,直接制約了百合產業的發展。面對“卡脖子”問題,延平區深化科特派機制,與省農科院百合產業科技服務團隊密切合作,聯合開展項目研發,成功突破國產化商品種球繁育技術難關,開發出誘導配方、低溫春化、熱激滲調等10多項適配技術。去年已成功推廣種植國產化種球6種,面積達1000余畝。 發展“痛點”的“拔除”,有力地推進延平百合產業快速“長大”。延平區花卉協會會長葉盛立介紹,作為全國三大百合鮮切花主產區之一,延平百合種植面積近1.2萬畝,年產值超過6.3億元。其中,百合小鎮王臺建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種植規模達6500多畝、20多個品種,并以專業戶為龍頭,大戶聯小戶發展百合產業,已形成了一條包括生產、包裝、冷鏈運輸、銷售在內的專業化、規模化百合產業鏈。 王建華介紹,目前延平區正在打造以花卉產業為主,特色鄉村游、生鮮冷鏈物流為輔的“一主、兩輔”核心產業體系,帶動集鄉村旅游、養生度假、休閑生活于一體的農旅融合發展,推動延平花卉產業高質量發展。(文/詹國兵 游立成 劉焱 圖/鄭正華) |